日本断轴战车出后续型 通用性差性能远落后中国战车

新浪军事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近日,日本防卫装备厅网站上公布了日本在研最新型轮式装甲车,名叫“装輪装甲車(改) 試作品”,意思是改进型轮式装甲车样车。据情报分析,该车是代替96式装甲车的新一代18式装甲车的原型样车。
根据网站上简短的文字介绍,这种新型轮式装甲车是用来代替日本陆上自卫队现有的96式轮式装甲输送车,执行国际维和行动以及离岛作战应对等任务的。

说到这种战车要替代的96式轮式装甲输送车,大家一定不会忘记去年在日本陆上自卫队玖珠町基地开设59周年纪念活动中,一辆96式8X8轮式装甲输送车为公众进行机动展示时,竟然在过一个小障碍时发生了断轴事故,右侧轮子当众掉下的场景。
日掉轮战车单价竟过亿,薄皮大馅火力弱被国车甩条街

96式装甲车是上世纪90年代研制的轮式装甲输送车,在上面一个链接中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重复了。
日本自卫队对96式印象一直不好,薄皮大馅火力弱,又没有太多的升级空间,已经不大适应新时代的作战环境了。当年日本陆上自卫队北部方面队普通科连队淘汰了73式履带式装甲输送车,换了新型96式轮式装甲车,结果在越野训练过程中,竟然跟不上老式的74式主战坦克,一时成为笑话。

而96式装甲车在美国受训过程中,也发现了简易爆炸物将对该车造成极大伤害。甚至在荒漠越野高速行驶时,一般的障碍物也会让该车的轮子受到严重损伤,这对其执行维和任务非常不利。毕竟96式研制之初主要是设想在日本较好路况条件下进行机动,没有考虑太多中东、中亚不利地形影响。
为此,早在2014年就有媒体披露当年的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装备厅(即现在的防卫装备厅)就在进行新型轮式装甲输送车的研制工作,并要求在2018年底前完成研发工作装备部队。这种车暂时被称为18式轮式装甲车,而现在的“装輪装甲車(改) 試作品”应该就是18式轮式装甲车的样车。

根据“装輪装甲車(改)”项目要求,这种新型轮式装甲车是作为96式装甲输送车的接班人来开发的,主要执行各种威胁下的战斗支援和PKO任务,所谓的PKO任务就是维和,1992年日本通过《协助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法案》,即PKO法案。

按照时间节点要求,新型轮式装甲车要在平成30年底完成,也就是2018年底,将被命名为18式装甲车装备陆上自卫队。
豪华战场大巴的定位
陆上自卫队对这种新型战车的定位,仍然延续了96式的装甲支援战斗用途,并未将其上升到主战装备的地位,因为怕影响其人员输送的主要任务。说白了,和96式一样,这只是一辆豪华版的战场“巴士”。
这从该车的总体布局就能够看出来。从照片上可以清晰看到,该车采用一种非常奇葩的发动机中置布局,在车头右侧是驾驶员坐席,这与日本道路交通规则有关;在车头左侧靠后位置是机枪手坐席,拥有一个弧形防盾,未来将加装机枪或榴弹发射器;在机枪手坐席后面有一个抬高的指挥塔,拥有360视角,为车长坐席。而在中部的中心靠右位置,布置有发动机舱。在后部为载员舱,可以乘坐8名机械化步兵,但取消了对外射击孔,加厚防御,使载员舱并不宽敞,加之载员舱靠近发动机舱,内部噪音不小。

继续羸弱的火力
96式装甲车就以只有机枪和榴弹发射器的这样羸弱的火力而著称。
虽然目前“装輪装甲車(改) 試作品”并未安装车载武器,但从其布局来看,由于采用了发动机中置设计,没有空间再设立大型炮塔,而在前部的机枪手舱位上部顶多也只能设置简易的顶置武器站,火力不会很强。

加厚的装甲防护
从防护方面来看,该车在车体外侧覆盖有大量的附加装甲,厚度还不小,因此具有相对可观的防御能力,估计能够抵挡苏式14.5毫米重机枪的射击,这是在中东、中亚地区经常能够碰到的重火力,但如果是对方使用23毫米以上机关炮的话,估计该车就难以抵挡了。
奇葩的防雷措施
最让笔者疑惑的是,虽然96式装甲车在美国合练测试时,美国人已经提出该车防地雷能力弱,在中东、中亚战场环境下生存力低下,但在这辆“装輪装甲車(改) 試作品”上,我们仍然没有看到多少防雷措施。

从该车现有的照片分析,该车采用的是前后两半不同的防雷底盘。前部采用的是普通底盘,并不是防雷的V型底盘,而且行动机构的车轴、悬挂都大大方方地露在外面,零零碎碎不少东西,看不出有什么防雷作用。但从载员舱照片分析,在后部座舱下方却有可能采用V型防雷底。
不过,奇葩的是,虽然这部分车体下方可能采用防雷V型底,但8名载员的座椅,或者只能说是带有靠背的板凳,却是直接刚性固定在车体上,而不是采用当前流行的可以降低爆炸冲击波的悬挂式浮动座椅。坐在这些钢板凳上的自卫队员,一旦发生地雷爆炸,爆炸冲击波会沿着车体结构直接传导到载员的脚上和脊柱上,非死即伤。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该车的定位还是战场“大巴”,将不参加直接战斗,仅具有自卫火力。而在自卫队装备体系中,配合主战坦克进行战斗的将是替代89式履带式步兵战车的,配备大口径机关炮的近距离战斗车。

除了部署在北海道的北部方面队仍然高度重视重型装甲车辆外,部署在日本本岛的师团普通科连队近年来有使用轮式化的轻型装甲部队替代重型装甲部队的趋势,所以未来18式轮式装甲车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按照日本媒体估计,等到18式装甲车量产的话,将按照每年100~200辆的产量提供给陆上自卫队,并换装96式装甲车,以装备全国的普通科连队各中队和连队总部。
最后,说个体外话,大家请看下面的这些照片!!!



上面这些琳琅满目的轮式装甲车都是日本陆上自卫队装备的各式轮式装甲车,他们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他们的底盘毫无共同点!也就是说,日本人造轮式装甲车从来不是从车族化考虑的,基本上是研制一个新型号搞一个底盘,这样才造成日本战车价格居高不下!也让后勤整备兵们抓狂不已。
因此,笔者估计18式轮式装甲车的成本也将继续日本军火产品天价的传统,按照96式装甲车一辆单价上亿日元估计,18式装甲车怎么也得来个上亿日元吧。这对日本军火财阀来说是个好消息,对本来就军费开支分配不均的陆上自卫队来说就是雪上加霜了(日本军费偏重于航空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

相对于日本轮式装甲车毫无章法的大扩张,中国轮式装甲车却始终走着一条车族化的正确道路。
中国第一代WZ551轮式装甲车底盘,即使到现在也是非常出色的装甲底盘,在其基础上研制了一系列轮式装甲输送车、轮式步兵战车、轮式突击炮、轮式自行迫击炮、轮式自行防空导弹、轮式反坦克发射车、轮式装甲抢修车、轮式防化侦察车、轮式自行迫榴炮等,林林总总,但都基于一个底盘。
而第二代09式车族,又被军迷称为“大八轮”,在其基础上进行的车族化发展更是庞大的不行,以至于普通军迷收集都收集不完到底有多少种09式轮式车族。而车族化的道路,确保了我军装备体系的延续化和标准化,也使战车成本以及研制时间大幅降低。
这是日本轮式车辆无论如何难以企及的。(作者署名:虹摄库尔斯克)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