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歼13改舰载机曝光 突破多项关键技术为何却下马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简介:歼-13改舰载机的公开,向我们揭开了国产舰载机早期发展的轨迹
近日,网上出现了中国海军歼-13改舰载机的图片,从而向我们揭开了中国舰载机早期发展的轨迹。
上世纪60年代,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在国土防空作战之中曾经击落过多架入侵领空舰载机,包括F-4B、A-6等,通过对这些残骸的分析,中国相关单位第一次接触了舰载机设计,为国产舰载机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上世纪80年代,着眼于南海问题,中国海军提出研究航空母舰,舰载机是最关键的配套项目,1989年有关部门召开国产舰载机研究论证会议,中航沈飞提出了歼-8Ⅱ改舰载机、中航成飞提出歼-7改舰载机这两个方案,但是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陆基飞机与舰载机存在较大的区别,包括气动、结构、材料、起降等,例如歼-8Ⅱ低空低速性能欠佳,在航母上起降必须加大机翼面积、歼-7改航空电子系统落后,必须升级为机头进气等等,最终相关单位均认为,歼-8Ⅱ、歼-7两种飞机原始设计比较落后,升级空间有限,还要对气动、结构等进行大量的修改,得不偿失,因此都不赞成利用现有战斗机改装新一代国产舰载战斗机,而是希望重新发展一种舰载机,以便适应2000年以后的战场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中航沈飞提出了歼-13改舰载机方案,虽然它的名称是歼-13改,但是它与歼-13实际上并没有太大关系,歼-13是中航沈飞在上世纪70年代发展的一种高机动性能歼击机,它是中国第一种采用边条翼、机腹进气的歼击机,目标是在80年代后期能够对抗前苏联第四代歼击机,配备一部WP-15涡喷发动机,但是在80年代空军新机竞争之中输给了中航成飞的歼-10方案。歼-13改舰载机则采用了两侧进气正常式气动布局,单座单发单垂尾,机翼为带边条上单翼,翼身融合体设计,这可能是它与歼-13少数相同的地方之一,机翼可以折叠,翼尖可以挂载格斗空空导弹,为了便于布置起落架,歼-13改采用了两侧肋下进气,而不是歼-13的机腹进气,为了适应舰载机较大的下沉率,歼-13改采用了双轮前起落架,主起落架则采用了机身式主起落架,机尾安装有拦阻钩。
歼-13改的发动机拟采用当时国内正在发展的涡扇中推发动机,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F404为背景机着手研制国产中等涡扇发动机,90年代初完成涡扇中推核心机的研制,在此基础上发展推力为80千牛级的涡扇中推,按照相关资料,歼-13改就准备采用这型发动机,从这个角度来讲,歼-13改大致相当于一架单发型的F/A-18大黄蜂战斗机,或者采用正常式气动布局的JAS-39。
中航沈飞在歼-13改研制之中提出了一步到位、分步改进、一机多型、两个市场的方针,一步到位,就是指飞机的气动、结构要达到三代作战飞机的标准,分步改进,主要考虑当时国产发动机、机载设备、主动控制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歼-13改首先突破舰载机技术,然后再逐步加(换)装国产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先进航空电子系统、火控雷达、电传操纵等,一机多型指飞机同时发展舰载型和岸基型,岸基型准备作为歼-7的后继机装备空军部队,两个市场,指的是歼-13改目标是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参加2000年之后的国际军机市场竞争。
经过一系列技术攻关,相关单位相继突破了多个关键技术,在90年代初提交了舰载机发展报告,但是这个时候国内外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军队潜在作战对象、作战环境、任务也有了巨大的变化,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对作战飞机要求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歼-13改这样的轻型作战飞机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作战环境,另外中国和巴基斯坦正在考虑联合研制新一代FC-1/JF-17战斗机,它将作为中国在2000年之后的主力出口战斗机,所以歼-13改最终无疾而终,不过通过这个项目,相关单位对舰载机研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为后继发展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90年代中后期,国产三代作战飞机研制成功,海军明确提出以苏-27/歼-11、歼-10为基础开展新一代舰载机的发展,经过分析和对比,最终海军决定歼-11舰载型-歼-15作为新世纪航母舰载机。从而揭开了中国海军舰载机发展新的一页。(作者署名:小飞猪观察)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