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架飞机曝光歼20两大秘密 综合射频系统与美军相当

新浪军事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图片为近日中国军事论坛上首次曝光的我军某型电子设备试验飞机,该飞机的机头被安装了歼20战斗机的全套电子作战系统,包括火控雷达、 武器火控计算机设备、电子战系统、数据链和通讯系统、EODAS系统等等,军事专家告诉记者,该飞机是在我国进口的图-204货运飞机的基础上改进出来的新型“航空电子设备协同测试平台”,作为一种空中试验平台,它的外形十分奇特,前机身部分酷似一只小鸟的头部,令人忍俊不禁。军事专家张强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波音公司作为F-22战斗机研制团队的成员,曾经将其生产的第一架波音757飞机改装成为美国F-22“猛禽”航空电子系统的飞行试验平台,主要用于测试雷达、通信/导航/识别系统和电子战系统的综合作战性能,为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的研制和成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是为啥要制造这么一架长相怪异的飞机呢?我们知道,综合航空电子/ 武器火控系统已成为现代战斗机的核心组成部分,战斗机作战效果取决于综合航空电子/ 武器火控系统。由于从四代机开始,综合航空电子/ 武器火控系统在飞机总成本中的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相应的功能和性能越来越高、系统结构日趋复杂以及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带来了大量的制造和试飞方面的问题,导致试飞技术难度大和试飞风险高、试飞架次成倍增长和试飞周期拉长。据了解,美国F-35战斗机的试飞架次已经高达3万多架次,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因此,四代机,例如歼20和F35仅靠原型机已很难完成型号试飞任务。没有先进的综合航空电子/ 武器火控系统就没有先进的战斗机已成为当今航空界的共识。空中试验机是与风洞、计算机、飞行模拟器共同构成的体现航空工业水平的四大标志之一,世界上有这种飞机的国家并不多,只有中国、俄罗斯、美国和英国拥有类似的装备。此外,我国从最近曝光的照片可以看到,由于增加的机头与图-204飞机大小比例悬殊,导致在视觉效果上非常形似一个鸟喙。
据了解,“鸟喙”外部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多棱形的突起,这是为光电传感器系统(EOSS)预留的位置。与F-22 战斗机最大不同在于,F-35战斗机广泛采用了各种光电传感器,并且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光电瞄准系统(EOTS)和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EOTS安装在“鸟喙”下方,采用了内部安装方式。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一般简称为DAS,由安装在机身上的6个光电传感器组成,又被称作态势感知“眼球”。类似EOTS的内置方式,EODAS将分别安装在“鸟喙”上方、机翼前缘根部、机身顶部和腹部等不同部位,从这些细节我们可以认为,总体上,歼20战斗机的综合电子战能力、综合航空电子/ 武器火控系统与美军F-35战斗机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是中国在航空电子设备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此外,这架神秘的飞机还是中国歼20和歼16战斗机综合射频系统的验证实验飞机,我们知道,为完成信息化战争中的作战任务,第三代改进型战斗机和第四代战斗机等空间受限平台都必不可少地装备雷达、通信、电子战等各种信息系统,且信息系统在机载、舰载平台系统中的重要程度以及所占的成本、体积、重量比例日益扩大。独立信息系统的增加导致平台上天线数目急剧增多,带来一系列如遮挡、电磁兼容、雷达反射面积增大、维护困难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美国在上世纪末期发明了综合射频技术。
所谓的多功能综合射频系统的核心思想就是,用宽带多功能综合射频孔径代替平台上数量众多的、各种功能的天线孔径,简单讲就是从以前的分散管理变成统一管理,采用综合的、开放式的射频、信号处理、软件体系架构,进行灵活的资源调度和管理,实现雷达、电子战、通信、导航、识别等多种射频功能以及多源信息融合,以期利用一套硬件系统,通过不同的软件实现所有的电子功能,这套系统可以让战斗机把雷达、电子战、CNI几种传感器功能综合为一个实体,这种结构用统一的控制和接口,使不同的传感器功能之间可共享射频资源,可以说只有拥有这样的系统,四代机才是四代机,如果说好隐身特性和超音速巡航是四代机的硬指标,那么综合射频系统就是四代机的软指标,中国当然不会错过。

军事专家告诉记者,对于第四代作战飞机来说,它采用了波束控制原则来设计飞机外形,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避免机体有突起或者鼓包,以避免照射电波的散射,在这种情况下,综合射频技术的优点就得到充分的体现,从图片中可以发现,歼20战斗机主机翼前缘的那个部分很有可能就是其综合射频系统的大型数据天线阵列,F-22同样功能的天线被安排在主翼前缘上,大致位置类似。从以上信息来说,中国歼20战斗机的“软件水平”真的不低,这下可以放心了。(作者署名:战略吐槽秀)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