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中国首款拦射导弹为何下马 美答应出口却最终翻脸

新浪军事

关注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中国在战斗机超视距作战能力规划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60年代的歼八战斗机研制;而学术意见上的分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演化成了研制单位的分裂变迁,最终形成了中国今天的战斗机研制中心地区分布。

歼八战斗机项目提出时,中国空军的方案论证能力远不及今天的系统化、深入化;只是简单的表示,需要一架比歼7飞的更远、在高空滞空时间更长的新战斗机。因为歼7自身燃油不够,要在接近20 000米的高度拦截U2侦察机时拦截窗口很小,只要稍有差错就会引起拦截失败。在确定要做一个更大、更强的方案以后,当时601所对于怎么放大歼7出现了两个方向的分歧。

  图:歼八采用双发动机共用单进气口的设计

导弹派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后战斗机一定是要以导弹为主要作战武器,而且作战范围迟早要打到飞行员肉眼看不见的几十公里远距离上;因此给前机身留出雷达安装空间至关重要,必须采用两侧进气方案。而机炮派虽然不否定这一观点,但是认为这样对于歼7的原始布局改动太大,风险太高。当时机炮派尤其是害怕机炮的安装位置不方便安排,打炮时炮口喷出的大量燃气被两侧进气道吸入,引起发动机喘振停车,因此坚决要求保留歼7的机头进气方式。

  图:歼八II平台改回最初的两侧进气方案

然而歼八采用两台发动机,双发共用一个进气口在歼六上就已经被证明会造成严重的互相干扰;严重时常常造成发动机启动困难、空中容易停车而且一台停车会诱发另一台也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机炮派并未说明。但在后来歼八II的两侧进气道研制报告中,曾经的机炮派很自豪的说,歼八II是中国第一款设计之初就要求重点考虑进气道与发动机工作匹配的战斗机。

最终机炮派获得了歼八项目的研制权,导弹派的布局设计被安排成了一个远期的非主力型号计划,就是歼九项目;这个项目最大的特色在于,它安排了一套半主动制导的火控雷达和导弹系统,用以实现超视距攻击。由于当时的格斗导弹性能很差,只能在目标屁股后面追着红外信号最强烈的发动机喷口打,这种能够迎头射击的远程导弹系统就被称之为“拦射武器系统”。

 图:歼9的拦射系统来自F4的残骸,核心是火控雷达与AIM7导弹

歼九上的拦射系统并非从无到有的完全自研,很大程度上是在美国F4战斗机残骸中的相关设备基础上,重现复制美方的技术设计。但由于电子电气、精密化工等工业能力上的差距,这套系统的开发极不顺利。在70年代末期,歼九项目彻底停滞、并很快下马以后,拦射系统被计划移植到歼八II平台上。

但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这套由拦射系统已经不是唯一的发展方向了。在中西蜜月时代,同样是歼八II平台上就推动了和平典范计划,由美国以F16的航电技术对歼八II进行现代化改进。中国最早的拦射武器系统因为项目虽早,进展却过于缓慢,拖得太晚而性能指标严重落后,远不如当时准备引进的美国新版航电火控和AIM7好,最终导弹和雷达先后下马、淘汰。

然而可惜的是,80年代末期风云突变以后,和平典范计划搁浅;而最终买也没有买成。(作者署名:候知健)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