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新型炮弹的出现 让榴弹炮打飞机不再是笑话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榴弹炮也能打飞机?没错,这不是笑话。榴弹炮射程远,但以弹道相对弯曲为特点。现代榴弹炮的身管加长,初速增高,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平射,但依然主要是作为间瞄火力使用的。传统上,打飞机的高炮要求初速高、弹道平直,否则就不是炮弹打飞机了,而是往空中抛洒地雷,等着飞机往上撞了。用传统的榴弹炮打飞机,那真是不折不扣的笑话。但时代不同了,关键在于制导技术和战场环境的变化。
在二战时代,高炮打飞机主要打的是中高空飞机。除非特别危险的任务和由特别熟练的飞行员驾驶,飞机主要是在扫射攻击时才俯冲到低空,不仅缩小受到轻武器射击的窗口,也避免全人工操纵长时间贴地高速飞行的危险。进入二十世纪60-70年代,雷达和防空导弹使得中高空突防越来越危险,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机载雷达控制下的自动贴地飞行成为可能,低空、超低空突防成为主流。但矛盾总是相长的。在1973年的十月战争中,埃军大量装备的苏制四管23毫米自行高炮使的以色列空军低空突防的战斗轰炸机吃尽了苦头。小口径高炮的高射速、平直弹道在雷达控制下,组成精确而且密集的火力网,撕碎了贸然突进的低空飞机。西方的对策是雷达和光电制导的低空防空导弹,如马岛战争中初显威力的英国“长剑”,同类的还有法国“响尾蛇”、法德联合的“罗兰”、瑞典的RBS70、美国的车载“毒刺”等。但自行高炮和低空防空导弹毕竟成本较高,不宜大量配属,除了十月战争中苏伊士运河这样窄小、密集的战场,一般战场上还是有足够的漏洞,因此低空突防依然是空中力量战术打击的主要手段。
时间快进到21世纪,制导技术已经高度发展,而且在低成本化。当然,低成本是相对的。第一代“小直径炸弹”(简称SDB)在2012年的单价为4万美元,第二代SDB现在“降价”到12万美元。也就是说,一枚“低成本”制导炸弹丢下去,就是一辆奔驰出去了,差别只是小奔还是大奔。但一辆M1A2坦克在1999年的单价为621万美元,2016年按通胀折算就是892万美元了。即使“廉价”的俄罗斯T-90坦克,按照不同配置,单价也要250-450万美元。这么算来,10枚SDB换一辆坦克都是赚了,这才是低成本的意义。
制导武器低成本化是一个重要趋势。美国的标准制式反舰导弹“鱼叉”Block 2在2011年的单价为120万美元,新型的洛克希德LRASM在2016年的单价为70-100万美元,与军舰相比,这是不可思议的低成本了。LRASM的射程从“鱼叉”的280千米增加到560千米。LRASM是从JASSM-ER空射隐身巡航导弹发展而来的,后者射程高达930千米,所以LRASM可能还有增程潜力。更重要的是,LRASM具有自主寻的能力,极大地增加了攻击的威力和灵活性。美军还在研制低成本无人机,如Kratos公司的UTAP-22和XQ-222,这些从靶机发展而来的一次性使用无人机不仅具有近似高性能战斗机的飞行性能,还有一定的机内或翼下武器挂载能力,可以在有人-无人攻击群里充当炮灰,在侦察、监视、攻击(包括用机载武器反复攻击或者攻击多个目标)之后,在最后的自杀攻击中扩大战果。XQ-222还具有隐身能力,进一步增加现代战场低成本、高密度、高精确攻击的压力。
传统的陆攻巡航导弹也有了新发展。海湾战争后,“战斧”巡航导弹就在美国各次海湾干涉作战中广泛使用。但昂贵的“战斧”160万美元一枚(2014年,Block 4),大奔都挡不住,而是豪宅的价了。不过巡航导弹小型化、低成本化也在悄悄进行。从“鱼叉”改型而来的SLAM-ER“只有”70万美元一枚,当然射程也比“战斧”大大缩水,降低到270千米。如果算上GPS制导的火箭弹,威胁就更大了。美军已经停止订购227毫米无制导火箭弹,MLRS和HIMARS火箭炮在用完现有库存的同时,主要使用GPS制导的GMLRS火箭弹,射程可达70千米,其高精度赢得“70千米射程狙击步枪”的美称。连波兰都推出122毫米的GPS/GLONASS制导的TRG-122,射程为35千米,可以从经典的40管122毫米火箭炮发射。
面对这样蜂拥而来而且精确的攻击,单靠自行高炮和防空导弹是不够的,百密一疏的代价是惨重的。以色列研发了“铁幕”反导系统,用低成本导弹拦截哈马斯的简易火箭弹,取得不错的效果。但这毕竟是专用系统。在战场上,火力永远嫌不够,专用系统占用编制、人员、阵地和后勤,最好是在所有时候都能把所有战士、所有武器都投入战斗,而不是只有一部分兵力可以投入战斗。HVP应运而生。
HVP由英国宇航研制。英国宇航与其说是英国公司,不如说是股东大会在英国的美国公司,因为美国业务早已超过英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业务。HVP全称Hyper Velocity Projectile,意为超高速弹药。这是一种制导炮弹,采用通用模块,可以从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155毫米牵引或者自行榴弹炮发射,也可以从美国海军的127毫米舰炮发射,但与传统的制导炮弹又不一样。
苏联坦克从T-64时代开始就装备了炮射导弹,但这只是借用坦克炮发射的导弹,对发射药的能量利用不多,主要飞行段靠自身的火箭发动机推动。以色列的“拉哈特”也是一样。80年代的美国155毫米M172“铜斑蛇”炮弹是第一种制导炮弹,没有弹上的火箭发动机,像正常的炮弹一样打出去,采用激光半主动制导,主要用于反坦克或者打击硬目标。现在的M982“神剑”是“铜斑蛇”的后代,但采用GPS制导,不再需要有人在前沿对目标直接照射,也不怕云雾雨雪遮挡。HVP也采用GPS制导,但与“神剑”不同的是,这是三维GPS制导,也就是说,不光包含平面位置信息,还包括高度信息。当然,这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个数据,而是对现有GPS制导的精度和更新速率要求有数量级的提高,现有的对30千米级固定目标10米以内的精度是不够用的。
“神剑”是用于攻击地面目标的。对于大多数情况,弹着点与发射位置的高度相仿,GPS只要提供平面坐标就够了。一般来说,GPS制导是用于固定目标的。但坐标就是坐标,只要在射程和机动性范围内,在炮弹飞行途中输入新的坐标,就可以使得炮弹转向新的目标。要是不断输入新的坐标,就可以使得GPS制导炮弹击中机动目标,比如坦克或者舰船。要是连续不断的GPS信息不是平面坐标,而是三维坐标呢?那不就可以击中空中机动目标了吗?正是如此,这正是榴弹炮打飞机的技术基础。
不过说榴弹炮打飞机其实并不准确。HVP用155毫米榴弹炮发射时,最大速度大约2.5倍音速,不过速度在飞行中是衰减的,而且机动性有限,并不像传统防空导弹或者空空导弹那样可以在急剧机动中追击。但直升机、无人机的速度更低,那点机动性不足以逃逸HVP的高速打击。巡航导弹的速度高一些,但机动性更低,而且顶多能按预设模式做有限的末端机动,而缺乏针对性、对抗性的末端机动能力。换句话说,不像有人驾驶的飞机那样,会有意识地躲开拦截。由于现代战场的危险性,有人驾驶飞机直接冲到敌人的头顶丢炸弹会越来越少,用低成本制导武器进行的视距外攻击会越来越成为主流。这才是HVP的机会,可以在10-30千米范围内,打造高射速、高密度、低成本的防空火力网。
更有意思的是,HVP是制导炮弹,但弹上并没有毫米波、激光、红外等传感器,完全依靠外界提供目标信息。这看似缺点,却也可以成为优点。现代战场的一大特点是信息化、网络化。对于制导炮弹来说,目标信息是弹上直接探测获取的,还是从外界输入的,只要可靠及时,差别并不大。因此,战场雷达、无人机和坦克、装甲车、武直等专用和兼用的ISR手段向战场网络提供实时和连续的目标信息,分散的火力单元按照统筹的火力计划或者自主发射,榴弹炮这样的“兼职”火力单元也可以全时全方位提供精确火力。而且三维GPS坐标(实际上数据量更大,要加上在三个方向上的速度甚至加速度信息)与目标性质无关,目标可以是固定的工事,也可以是机动的坦克,或者是航行中的舰船,更可以是飞行中的直升机、巡航导弹或者制导炸弹。说到底,这和炮兵观察员引导榴弹炮间瞄射击没有本质差别,只是现在炮弹出膛后,还在继续引导,直到击中目标。155毫米弹头威力巨大,不管是散兵、工事、坦克、舰船还是直升机、导弹,挨上一发都受不了。
美军重装部队配备大量155毫米M109自行榴弹炮,轻装部队配备大量M777超轻型牵引榴弹炮,还有一些正在退居二线的M198牵引榴弹炮。采用HVP这样的先进弹药后,不仅可以用于常规轰击,还可用于反坦克、反舰和防空,地面力量的全域火力密度大大增加,而不再是炮兵在遭到空袭时,只能呼吁防空部队的战友加油。
同样的技术也可以用于战舰。本来只有有限防空能力的中口径舰炮现在突然成为高射速的中近程防空反导利器,通用垂直发射系统里的防空导弹数量就可以有所降低,性质上也可以向远程倾斜,并增加反舰和陆攻导弹,极大地提高了战舰的战斗力。用127毫米舰炮发射时,HVP可以达到3倍音速的速度,射程可达50千米。
HVP还在研发中,当前正在进行中的第一阶段以地面的固定目标为主,防空能力是第二阶段,但其潜力已经成为美军新战法的核心。美国海军陆战队对自身定位一直在第二陆军和两栖突击队之间摇摆不定,现在提出新颖的“远征前进基地”概念,在近岸岛屿、半岛或者容易隔离的海岸上打钉子,用岸基火力避免近岸舰队易受打击的问题,HVP就是其中的关键之一,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作者署名:晨枫)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