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军竟有航空兵:为凑钱留洋学飞机卖了一艘军舰

新浪军事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一百年前中国在技术上大幅度落后世界发达国家,但那时候还不存在西方国家因为恐惧中国崛起而实施的对华技术封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国发动的潜艇战令协约国海军头疼不已,海军的飞机也开始广泛用于海上作战用于作战,西方国家海军开始大力发展航空兵,这引起了中国军界和舆论界的强烈兴趣,他们认为飞机和潜艇这两种新兴的武器是未来海上作战利器,也是强国御侮之道。
1914年,日本首先开始探索航母和舰载机作战,这一年日本将一艘5800吨的货船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起名“若宫号”,该舰可以装载4架水上飞机,用吊车吊放,水上起降。随后若宫号参加了日本对德国占领的我国青岛胶州湾的作战,日本海军使用舰载机首次进行了侦察、投弹,以及通信和指挥工作,这是人类战争历史上第一次受到来到海上的空袭。
当时的北洋政府也密切关注日本航母作战和舰载机的发展,海军部要求组建飞机、潜艇力量的呼声很高,北洋政府也想趁此机会扩充军力,于是北洋政府决定筹建航空兵和潜艇部队。
时任海军总长的刘冠雄开始着手筹划。刘冠雄是北洋水师的老人,早年留学英国,在甲午海战中任致远舰的姊妹舰——巡洋舰靖远舰帮带大副,屡有战功,后任4300吨主力巡洋舰海天舰管带。因为是袁世凯的嫡系,刘冠雄一直在北洋水师官运亨通,就是1904年将甲午海战后清朝最大的两艘军舰之一的巡洋舰海天舰触礁损毁,也未影响步步高升,1912年升任北洋政府海军部总长,海军上将军衔,成为民国的第一位海军上将。

民国初建,海军建设百废待兴。中国陆海交错,此时海防任务繁重与海军力量薄弱的矛盾十分突出,为了从装备、战术、人才上全面加强海军建设,北洋政府海军部着手制定了十年发展计划,其中发展海军航空兵和潜艇被作为不对称作战的重要力量建设被提上日程。海军建设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北洋政府海军部决定先派出海军留学生,赴美国深造,学习先进的海军飞机制造和应用技术,以及潜艇战技术。
然而,当时的北洋政府内外交困,财政吃紧,难以支付留学费用,海军只能自筹资金,这可难坏了刘冠雄,没有钱什么也办不成。就在此时,一笔意外的款项从海外送到了刘冠雄的手中。
原来,在辛亥革命前,清政府为振兴海军,曾向国外订购了12艘战舰。到1911年辛亥革命清政府倒台,外购舰艇有的已经竣工,有的接近竣工,但继任的北洋政府却难以将购舰款项付清,致使一部分军舰因欠款被外国厂方拒绝交货,飞鸿号巡洋舰就是其中之一。
飞鸿号巡洋舰宣统年间清政府预备设立海军部,筹办海军大臣载洵、萨镇冰率团赴欧美日考察期间订购的巡洋舰,购买时的目标是作为中国海军的高等训练舰,尽可能配齐当时海军最先进的装备,为中国海军购买大型军舰预作人才储备。

该舰由美国纽约造船厂建造,排水量2600吨,编制230人。主炮为2门150毫米口径阿姆斯特朗式炮,还有4门100毫米口径阿姆斯特朗式炮,47毫米哈乞开斯机关炮6门,1磅马克沁乒乓机关炮2门,18吋鱼雷发射管2具。以二千多吨排水量来说,6门100毫米主炮的火力显得很强悍。飞鸿舰动力为六座Yarrow燃煤锅炉四部Parson式6000匹马力透平主机(也叫做蒸汽轮机),航速可以达到20节。如果该舰进入中国海军服役,那就是中国海军史上第一型装备蒸汽轮机的先进军舰,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艘燃油军舰。
该型舰共建成三艘,采用统一设计,分由英、美三家船厂建造,三舰完工时清政府已经倒台,应瑞舰和肇和舰由国民政府结算接收。飞鸿舰因国民政府用债券抵算未付款逾期不能兑现,无力再支付舰款,于1914年被希腊转购,成为希腊海军的赫拉号(Helle)。这条性能非常好的巡洋舰在两次大战中都十分活跃,一战时曾经多次袭击土尔其舰艇,二战期间于1940年12月被意大利潜艇击沉。
由于在飞鸿号等三艘巡洋舰的建造过程中,清政府支付过3万英镑的保证金费用,飞鸿舰被转卖后,这笔钱随即退还给中国。此时正在为筹措留学款项发愁的北洋政府海军部银行账号上突然出现了这一笔巨款,如饮甘霖的北洋政府立即决定将这笔钱全部用来资助海军赴美留学生。
1915年春,北洋海军部选拔了31名学生,派往美国留学。在这些学生中,巴玉藻、王助等人学习飞机技术,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一年后获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为了积累制造飞机的经验,巴玉藻毕业后受聘为寇蒂斯飞机厂设计工程师和通用飞机厂总工程职。王助毕业后来到波音飞机制造厂,担任该厂第一任总工程师。在他的帮助下,波音飞机制造厂很快扭亏为盈。他们为美国早期航空工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两年以后,学成回国的留学生们进入了民国海军各部门服务,为中国的航空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热衷于飞潜作战的北洋海军部在福州马尾还开办了第一所海军飞机潜艇高等学校(飞潜学校),共培养三届学生56人,培育海军飞行员21名。1918年还在马尾船政局开办了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 “海军飞机工程处”。
1919年8月,中国第一架海军飞机试制成功,被命名为“甲型一号水上教练机”,时距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首制原始动力飞机仅十余年,鉴于国产飞机首制成功的意义突出,北洋政府曾发出嘉奖令。甲一号飞机为双桴双翼水上飞机,总重量1055公斤,动力为100马力活塞发动机,最高时速130公里,续航340公里。

从1919年到1926年,马尾船政局陆续造出各式飞机15架,性能不亚于同时代欧美各国所制造的飞机,成为中国海军航空兵建设成功的开端。例如丙型一号机是中国第一架水上轰炸机,其续航距离已经达到850公里。1928年7月制成的丁一式海鹰和丁二式海雕号水上鱼雷轰炸机,最大时速180公里,飞行高度为3800米,最大起飞重量2.5吨,海面爬升率每分钟160米,装有机枪、火炮各1门,携带炸弹8枚,还能带1枚鱼雷。1930年制成的江鸿号飞机,曾由马尾起飞至汉口,在长途飞行中经受住考验,显示了我国当时较高的航空工业水平。我国航空工业起步不晚,但在旧中国,政治混乱,经济凋敝,科技发展屡受制约,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虽拥有优秀的设计和制造人材,终因各方势力掣肘和经费不足等困难而难展航空宏图。(作者署名:科罗廖夫)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