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详解朝鲜新亮相洲际导弹 是否已达到中国东风31水平

新浪军事

关注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韩国军方:东北亚某国试射导弹失败

据悉,美军方面在北京时间16日早上5点21分监测到东北亚某国试射导弹,这枚导弹在发射之后几乎立刻爆炸,导弹的型号不明。

昨天4月15日,是东北亚某国已故领袖金日成诞辰105周年的纪念日,举行了大型阅兵纪念活动,这款试失败的导弹是哪款呢?

阅兵期间展示了诸如新型先军、暴风型坦克,新型岸舰导弹,仿S300V型防空导弹等数种首次亮相阅兵的新武器装备。但其中最令人值得关注的,也是本次阅兵最大的爆点——朝方在最后展出的一型两款载具的某型洲际弹道导弹。使人不禁发问:难道朝方真的在第105个太阳节搓出了已经传说已久的洲际导弹?

从新闻图片来看,这两款导弹系统是同一型固体洲际弹道导弹,分别采用了半挂车和疑似WS51200型8轴全驱TEL两种底盘。这种配置方式也是分外令人奇怪。

以WS51200型TEL 入手是我们粗略研判这款导弹的一个较好的入手点。WS51200型TEL 由国内某汽车厂研发,整车总质量122吨,整备质量42吨,装载质量80吨,长20.1m,轴距3.35m。再结合图片就可以研判,该型导弹发射/储运筒长为22m左右,直径2m以上,从运载/发射方式判断为固体燃料弹道导弹。因此横行对比,其可能是一款与俄罗斯白杨M型、中国DF31型类似的射程在9000公里到10000公里、采用三级固体火箭推进技术的准洲际弹道导弹。

按如此分析,东北亚某国难道弹道导弹技术已经接近核常国的第一梯队?

那就要简要回顾分析下东北亚某国的固体燃料弹道导弹的发展过程。在2017年1月份,东北亚某国领袖的2017年新年讲话中,首次提到了东北亚某国洲际弹道导弹试射已进入收尾阶段,将在今年试射本国洲际导弹,在2018年实现部署,这也是外界开始猜测东北亚某国洲际弹道导弹发展规划的一个判断依据。

而相较可以使用下列4组液体燃料弹道导弹发动机进行摸索的东北亚某国液体弹道导弹技术。

1,飞毛腿的15吨红烟硝酸发动机

2,芦洞基于飞毛腿放大的发动机

3,仿制R-27/SS-N-6的30吨肼燃料发动机

4,在3的基础上,新研制的80吨偏二甲肼燃料发动机。(KN-14型使用)

东北亚某国的固体燃料弹道导弹研发无疑是从0开始。根据分析,东北亚某国的固体燃料导弹技术最早是从北极星-1型潜射液体弹道开始,在这款研发试射于2015年,以R-27/SS-N-6为基础的潜射导弹失败后,开始转向研发朝方认为可靠性更好的固体燃料潜射导弹。其试验的导弹于2016年4月份在一艘新浦级导弹艇试射(韩方称试射导弹飞行30km),因最初情报不足,该型号仍被称为北极星-1型潜射弹道导弹,但采用的是固体两级推进。

从图片外界研判,该型导弹第一级长4.5m,第二级长3m,弹头长2m,全弹不会超过9.5m。由导弹弹体材料(轧制高强度钢)和射程估计推算导弹总质量不会超过15吨,有效载荷在600千克左右。再根据其一级飞行57s的数据,推算出其一级发动机推力为40~50吨级,其发动机直径为1.2~1.5m,长度3m。(据韩情报机构研判此型导弹在此之前还有多次失败,可靠性极差)

因此综合来看,该型潜射导弹导弹技术水准也就是各国的第一代两级固体燃料潜射中程弹道导弹的水准。(甚至不如摆动喷管的巨浪-1,北极星-1采用的是燃气舵控制,因主要分析发动机技术,这点不展开)

随后东北亚某国在其基础上发展陆上版本北极星-2型,于2017年2月16日金正日诞辰75周年试射成功,有趣的是,该型号使用了某型履带式底盘。外界从这两型固体弹道导弹中根据其弹体的重量和外形来推算,东北亚某国目前掌握的固体燃料导弹发动机一级最大推力不过45吨级,发动机直径最大不过1.5m。

要是以同型号发动机当然是做不出最后两张这种长度直径堪比DF31/白杨M的弹。后者使用的是第二代发动机直径2m的固体弹道导弹技术。

所以综合来看,目前唯一的可能:或许在2月份到4月15日间,东北亚某国又把本国固体火箭燃料发动机提升了相当于中方从1982年的巨浪-1到1999年DF-31的跨越水平的一个台阶?显然不可能。(作者署名:浩汉防务 刘闹闹)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热门评论

许小雅vir_go凡 22
发展洲际弹道导弹要经过多次的试射,中国的东风31、41,俄罗斯的白杨M和亚尔斯都是如此,朝鲜没有远洋测量船和中继卫星,无法全程掌握飞行数据和参数,朝鲜的海军也没有能力去远洋打捞飞行数据记录器,这是朝鲜发展弹道导弹难以克服一大障碍,这种情况下导弹发射出去几百公里,地面就失去了对弹道导弹的跟踪,根本不可能知道最后的精确落地。
北京
回复TA
9192KKKKK 12
应该是模型,不相信朝鲜实力膨胀这么快,难道宇宙真要变成棒子型的。
广东深圳
回复TA
5280273017 11
朝鲜的导弹的确进步了不小。状态很稳定。甚至某些技术超过了中国。比如潜射技术。移动式发射车的发射后前30秒的技术。很稳定。比我们强。
北京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173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