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中美俄太空较量太激烈 中国虽起步晚或将后来居上

新浪军事

关注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谈到太空竞赛,我们总会想起那些年被美苏支配的冷战时光。你发射人造卫星,我就送出空间探测器,你派人首次进入太空,我便去完成第一次登月。这是一场航空实力的较量,更是一次军事力量的对抗,虽不见硝烟四起,却到处都是散落的火光。

而如今,中国似乎也加入了这场太空支配权的角逐。随着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的升空,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毕竟,虽然我们起步晚,但是咱们发展太快了啊。

2007年,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首次成功绕月。

2008年,中国圆满完成“神舟七号”的空间任务,实现了第一次太空行走。

2011年,中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太空实验站—“天宫一号”。

2013年,中国探测器在月球降落,“玉兔号”月球车引发万众瞩目

2016年,中国向太空先后送出“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长征五号”。

2017年,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顺利进入太空。

昨日,我国又向太空发射了一颗“慧眼”。这是我们首个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主要用来探测宇宙中的X射线、研究脉冲星和黑洞、为航天器引路。

不久之后,美国空军会再次送出X-37B无人太空飞机,进入轨道运行。此外,俄罗斯也是野心勃勃,预备在本世纪30年代启动月球基地的建设项目。

从美苏到中美俄,时光荏苒,人们对于太空的热情仿佛一直未降。在国防科技愈发尖端,作战领域日益扩大的国际环境下,争夺太空资源就是在赶超数据输送、信息沟通、敌情侦查、环境监测、战略防御的能力。

空间抢占是必要的,然而,太空竞赛就毫无意义了。君不见前苏联是如何被频繁的航天项目拖垮的,美国又为航天工程付出了多少不必要的代价。

6月初,美国一艘“龙”飞船抵达国际空间站,上面搭载有一个中国独立设计的试验装置,不少媒体将这次空间任务称为中美太空合作的“破冰之旅”。一直以来,受“沃尔夫条款”的限制,中美之间根本无法展开航天工程的联合研究。由于这一次合作归属商业性行为,才突破了现有壁垒,开创了中美航天合作的新形式。

其实,比起冲动的空间竞赛,选择性合作带来的优势互补,或许能令各方都获得最好的结果。更何况,中国和美俄之间如今也并不存在竞赛的必要。(作者署名:小飞猪观察)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热门评论

5242340638 16
中国人不要内斗,就只是时间问题!
新疆乌鲁木齐
回复TA
1271695281 11
后来是实,居上远远未有成功
广东惠州
回复TA
1272958015 8
我们和苏美冷战时期不同,因为我们不盲目攀比,而是扎扎实实的打下了基础,不求快而求精。
上海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92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