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歼轰7B战机下马为何并不意外 还没生产就已落后

新浪军事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军用飞机制造工业一直都在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道路上。以至于到了90年代以后,不少国产战机都被冠以“改进得最好的落后飞机”的帽子,意思是虽然有进步,但在当时已经很OUT了,歼-7E、歼-8F等战机都有过类似称号,但乌龙认为,其实歼轰7“飞豹”才是“改进得最好的落后飞机”,它不到20年的生产周期也印证了这一点。
的确,在不同的时期,“改进得最好的落后飞机”都是一些国产歼击机的绰号。上世纪90年代,采用双三角翼大幅改善了气动性能的歼-7E并装备部队,后来改装了SY80脉冲多普勒雷达的歼-7G型更是被认为是米格-21家族中作战能力最强悍的一种,魔改得让在九泉之下的米高扬爷爷泪流满面,具备中距拦射能力的歼-8F也曾有类似的称号。

(歼-7G在2002年6月才首飞)
但是歼-7和歼-8战机从首飞到生产,都是跨越了1960到2000年。歼-7在1966年首飞,但在整个70年代量产不顺利,80年代才开始通过F-7M等外贸型逐步成熟起来,歼-8早在1969年就首飞,但机头进气的歼-8A在80年代才服役,两者真正取代歼-6成为我军主力几乎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

(歼-8于1969年首飞,仅比歼-7晚了3年,但十年浩劫让其批产已经是10年后的事)
歼轰-7在70年代作为轰-5的后续机上马,在80年代和歼-10成为航空工业部门力保的两个国产战机项目。
1988年12月,这架“冲天飞豹”在试飞员黄炳新驾驶下完成首飞,经历了试飞阶段坠机在内的波折后在1995年列装了海航部队,要知道当时歼轰-7还是空军不要的战机,老飞豹装的是原装的罗罗斯贝MK202涡扇发动机,当时国产化的涡扇9还未定型。

(歼轰七的首架原型机081号机,曾把垂尾飞散架)
以70、80年代的标准来看,作为全新设计的国产战机,飞豹存在一出生就落后的问题,设计上前瞻性不足。
飞机整体气动布局不够先进,如外八字形的主起落架严重影响了机腹挂架的使用,实际上比起70年代首飞、80年代装备的欧洲“狂风”战斗机,不论是气动性能还是比RB199涡扇发动机落后一代的斯贝发动机,飞豹都是略逊一筹。

(总设计师陈一坚向刘华清介绍飞豹战机,老将军是飞豹项目没被砍掉的大恩人)
如果说歼7、歼8的生产一直持续到2000年后,是迫不得已,但设计上前瞻性不足,另外赶上战斗轰炸机这一机种在美俄等大国空军消亡的背景,飞豹的生产周期也变得很短。改进了航电、并被空军采购的歼轰-7A战机2000年后才装备我军空海军航空兵部队,但如今已基本停产,生产周期不过短短20年,产量也偏低。

(歼轰-7A)
传说中的歼轰-7B战机,最终还因此胎死腹中。对于海航而言,原本寄希望于歼轰-7B战机能够携带鹰击12反舰导弹,但同为西飞生产的轰-6K具有数倍于飞豹的载弹量和航程,所以其海军型轰-6KH据传在2014年完成首飞,并将很快装备部队,这也是为何加强了机身强度、改装了电传操纵系统的歼轰-7B未能量产的内在原因。

(网传轰-6KH模型,是家族中第一型8个挂架的型号)
歼轰-7A战机批产交付的时候,中国空海军航空兵部队已经认识到苏-30MKK这样的双重任务多用途战斗机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对地攻击能力较强但空战能力形同鸡肋的飞豹已落后于时代,所以歼-16战机迅速生产并交付空军,而随着精确制导对地打击导弹、炸弹的小型化,歼-10系列战机都具备了多用途能力。

在歼-20批产的情况下,国产现有的三代改进型战机都被要求具备对地攻击能力。所以你可以看到歼-10B的飞行员坦言这一机型最大的改进之处是加强了精确对地攻击能力,甚至连机身强度都加强了,电影《空天猎》剧照中更是透露,歼-10B、C具备使用鹰击91反辐射导弹执行防空压制任务的能力。
当然,歼轰-7的研制、生产对中国航空工业特别是一航院(即603所)、西飞来说仍是一个功在千秋的必备过程,更稳妥的设计让其比歼8飞机发展更为顺利,也为一航院、西飞积累了生产大型军用飞机的经验,所以虽然歼轰7客观上确实是“一出生就落后”,但这并不是我们诋毁航空人的理由。(作者署名:乌龙防务评论)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