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空军精确攻击对比 中国制导武器比印先进一代

新浪军事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简介;中国空军已经实现了对地精确攻击系统和武器国产化,并且比印度要先进一代

配备新一代吊舱和激光制导炸弹的中国歼-10B战斗机
对地精确打击能力是现代空军关键作战能力之一,在高原山地之中作用尤其重要,中印两国空军都将对地精确打击能力作为战斗力提高重要领域。
从两国对地精确打击能力对比来看,中国已经实现了对地精确打击探测系统、武器国产化,战术技术指标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印度则依靠进口,虽然也在努力实现国产化,但是印制武器和系统水平与中国相比落后一代以上。

升级后的强-5强击机,注意机头下面电视/激光吊舱
中国空军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激光制导炸弹和配套电视/激光制导系统,并且在80年代完成了激光制导炸弹试投,表明中国已经掌握了激光制导炸弹及照射系统技术,由于当时技术条件限制,激光制导炸弹及照射系统还存在一定问题,加上国家集中力量在经济建设方面,国产第一代激光制导炸弹和照射系统没有装备部队,新世纪中国空军为了延长强-5攻击机寿命,决定为强-5飞机加装对了精确打击能力,在机头加装了电视/激光双模跟踪吊舱,可以在白天简单气象条件下投放激光制导炸弹,提高了强-5对地打击能力。

印度空军选择法国吊舱加美国激光制导炸弹这个组合
印度空军一直大量采用前苏联作战飞机,但是对地精确攻击一直是前苏联薄弱环节,所以印度空军早期对地精确打击能能力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组合,它在幻影2000上面配备了法国ATILS电视/激光制导吊舱,炸弹则是美国铺路系列激光制导炸弹,它们构成了印度空军第一代对地精确打击系统,并且参加了1999年卡吉尔冲突。
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空军将蓝盾昼夜全天候导航/瞄准吊舱投入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标志着各国和地区空军对地精确打击能力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空军紧跟其后,也发展了自己蓝天系统,它与蓝盾系统相近,都是由两个吊舱组成,一个全天候低空导航吊舱,一个光电瞄准吊舱,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让战斗机在昼夜全天候恶劣气候条件下对地面目标进行打击,目前中国光电吊舱已经发展到新一代,它采用大规模红外器件阵、大功率激光器、捷联惯导系统、自动目标跟踪系统等,整体作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美国空军蓝梯恩昼夜全天候精确攻击系统采用双吊舱体制
在激光制导炸弹方面,中国相关单位首先引进俄罗斯KAB-500L激光制导炸弹并且进行了国产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又研制了更加先进新一代激光制导炸弹,它采用了比例制导,与早期激光制导炸弹相比,新一代灵敏度更高,投放包线更大,威力更大,目前国产激光制导炸弹正在向纵深发展,例如研制惯导/卫星制导加激光制导的复合制导炸弹、为激光制导炸弹增加了滑翔增程套件,提高了打击距离,研制了小型和微型激光制导炸弹,让激光制导炸弹运用范围进一步提高。

挂载第一代国产激光制导炸弹和光电吊舱准备起飞的歼轰-7A

第二代国产激光制导炸弹已经列装部队,注意弹头上没有风标头

采用滑翔增程组件的国产激光制导炸弹
印度空军则选择引进国外先进系统,根据海外媒体报道来看,印度引进以色列利特宁光电瞄准吊舱,它由以色列拉斐尔武器武器集团研制,它是目前战术技术水平最好光电瞄准吊舱之一,广泛装备各国和地区作战飞机,就是美国空军都引进了这种吊舱,印度空军引进的是第三代利特宁吊舱,与早期吊舱相比,利特宁吊舱采用了大规模红外器件(640*512),更加清晰CCD摄像机,并且两者获得的图像可以融合,它的激光器更加先进,能够在万米高空和数十公里外制导激光制导炸弹,有消息说印度空军已经与以方达成协议,将现有利特宁吊舱进一步升级,配备更加先进探测、图像处理,整体性能有进一步提高。

印度空军选择了以色列利特宁光电瞄准吊舱,这是当今最好光电瞄准吊舱之一

印度空军从以色列引进的格里芬激光制导炸弹
印度空军除从以色列引进先进光电吊舱,还从以色列引进了激光制导炸弹,有消息说印度空军已经从以色列引进格里芬3系列激光制导炸弹,它同样采用了比例制导,具备较强打击能力,此外印度还从法国引进了BGL1000激光制导炸弹、从俄罗斯引进了KAB-500系列制导炸弹,不过考虑到进口激光制导炸弹价格昂贵,并且受制于人,所以印度也在发展自己激光制导炸弹,有消息说这种炸弹已经进行了试验,不过从公开图片来看,它应该还只是第一代激光制导炸弹,战术技术水平较低,与中国新一代激光制导炸弹相比,至少有一代以上差距。

不过印度国产激光制导炸弹水平就差了许多
因此从总体上来讲,中国空军精确打击能力远强于印度空军,并且国产精确制导武器比印度相关系统和武器也要先进的多,尤其是实现了国产化,战时能够迅速补充,而印度空军大量依靠引进武器和系统,战时未免有缓不济急之忧。(作者署名:小飞猪观察)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