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徐增平谈购买瓦良格航母:不能融资只能靠信用和关系

新浪军事

关注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徐增平接受本刊专访

本刊记者:大约20年前,您排除万难斥巨资购买“瓦良格”号并历尽千辛万苦运送回国,这一当时不为人知的壮举已成为您人生经历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您怎么看待当年的这一决定和行动,对比当年,有哪些新的感受和想法?

徐增平:49年前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军人,虽然在1983年转业,但心里和行动上从来是按中国军人的最高标准要求自己,那就是热爱祖国,热爱军队,随时听候党和祖国的召唤,服从军队领导的指令,不惜一切努力和牺牲达成使命,不辱中国军人荣誉。具体说,就是关键时刻冲得上去,拿得下目标。

谈起当年购买航母,说实在的,我当时心里没底,论财力,我比不了很多人,购买航母的重重险关,有一条很重要:不能从正规渠道融资,全部要以个人信用和关系去完成。

记得,当时好朋友曾经劝我,大哥,这是九死一生,干不成的。

从我个人来讲,最大的压力还不是钱,钱可以慢慢找,还可以讨价还价。我担心的是自己实力不够,完不成任务。让祖国和军队错失了这艘航母,那是难以背负的历史责任。

我经过痛苦的思考,也和家人商量过。不行,破产了就回山东老家种地去。军人,需要的是关键时刻迎上去拼刺刀的血性,是祖国需要你时永不退缩的担当。这就是后来航天科技公司刘超英大姐说的,关键时刻徐增平义无反顾地冲上去了。

在购买“瓦良格”号的过程中,亚洲经济危机大爆发,导致创律集团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我毅然决然继续推动航母购买计划,当然难度和成本增加了很多,风险也加大了。长达18年的航母购买项目,是我从商以来接受过时间最长的磋商项目,是对祖国的那份责任感和军人的担当,支撑我咬牙坚持了下来。

现在大家瞩目的“辽宁舰”,几乎每天都是新闻,几乎成了中国军队的象征,过去中国军队没有钢铁巨舰的大型武器,秀的是肉,没人看见骨头。航母让我们看见巨人的身影,看见随时可以搏杀的中国航母战斗群。

作为曾经的军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自豪我率领的团队,圆满地完成了使命,为祖国强大和崛起做出了贡献。

本刊记者:我们注意到一些细节,您当年购买“瓦良格”号时,特意多花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去斡旋,最后买回了重达数十吨的图纸资料,其中包括很多关键性技术图纸。您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徐增平:2011年,我接受老家一家报社专访,有一个重点值得注意,就是在“瓦良格”号航母的竞拍行动中,中方获得了“瓦良格”号的设计图纸。即第一次中方运走的50吨30万张图纸中,有关键部位图纸被乌克兰国防部和俄罗斯的情报人员已取走。后来,我再赴乌克兰,通过私人关系,终于说服了黑海造船厂厂长和总工程师,将船厂工艺室保存的另一套完整图纸拿了回来。

熟知造船的人都会明白,如果没有相关图纸,对“瓦良格”号的改装就无法进行。从基本功能上看,图纸可以分为系统图纸与制造图纸两类。前者主要反映设计者的设计意图,面向产品功能,而后者则是用以指导制造者如何动作,面向产品装配。而在航母建造(包括改装)这个极为复杂工作中,缺少图纸,特别是制造图纸,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首先,我们能通过图纸知道“瓦良格”号在建造中使用的是何种材料(这里不但包括钢材等建造材料,也包括焊接、涂装材料等),这既能够为中国建造国产航母时选择材料提供借鉴,也能够为改装中使用合适的替代材料提供标准。

其次,图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瓦良格”号的船体结构强度特点,从而在船体以及舰岛的内部改装时避免结构性损伤。比如原来的“花岗岩”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就被取消,没有图纸的帮助是难以实现的,并且要冒极大的技术风险。

再次,“瓦良格”号内部舱室极为复杂,图纸可以尽可能避免操作人员面临受伤甚至生命的风险。

最后,图纸可以为改装“瓦良格”号提供流程控制参考,可以在全局上指导“改装工作”。有了制造图纸,中国不但能够对“瓦良格”号实施改装,还能够深入了解大型航母设计、建造的一些极为重要的核心机密信息。

因此,中国能从乌克兰获得“瓦良格”号及其图纸,客观上极大促进了中国上马航母的决心和速度,提升了中国航母的“准入门槛”。

前不久,有人在电视节目里宣称,“瓦良格”号改建“辽宁舰”航母时,没有图纸参考。对此,我没有参与时间考证,不能回答。

但是上月底,我去国家发改委参加专门会议(为落实我今年政协提案领导批示)上,随同我一起参加会议的新华社记者当场发问,有人说改建航母时没有图纸,有没有这回事。中船重工七一四所副总工程师池建文回答:“快别说了,图纸有的,运回来,就是我带人整理的。”

徐增平全家合影

本刊记者:这些年,也有一些人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对您购买航母的行为提出过种种质疑,您怎么看待这些质疑的声音,对此有哪些回应?

徐增平:这个问题,我一直不愿意直面回应,不是有多少隐情,是很多事情没有解密。我借用一位知情者的感言来回答吧:

购舰是国家行为,没有国家的坚强后盾,谁也无法做到。我始终说这是集体的功劳,从购舰,外交斡旋、入港设计,施工、下水交付,港口建设这是一个集体行为,谁也不能贪功!徐增平是购舰人,这是毋庸置疑的,这有许多历史证人证据存在。

有人说他坐享20年的成果,我本人至少陪他前后受了10多年的煎熬。多少日日夜夜,就是为了筹集资金,还债、还利息。

我本人亲自参与了筹资还债的部分过程,10多年靠吃安眠药入眠,还款压力之大,你们知道吗?多年的委屈和心血,在2013年8月10日得以释放。徐增平和我携家人受海军邀请登舰参观,在时任海军副司令员苏士亮同志陪同下,登舰参观。当海军将士在吹响号角欢迎我们的时候,我内心得以释放,一切都值了。时任“辽宁舰”舰长张峥对我们说到该舰全部设施都是100%国产制造。我们自豪之情为之迸发。

这就是事实,事实就是事实。或许其他人有不满和不同意见,请你们通过正规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和申诉。而不是利用广大群众信息不对称的特性来混淆视听。

我相信,事实胜于雄辩,是非曲直,恩怨情仇,在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下都会显得渺小无比。望大家以一颗平常心看待问题。

本刊记者:您担任全国政协特邀委员这些年,积极为国家和军队建言献策,努力探索军民融合的路子,拿出了许多有分量的调研报告。对于军民融合和国防建设,您的主要观点和建议有哪些?

徐增平:多年来,出于对军队感情和实际了解,国防建设和装备始终是我提案的核心。去年提出《民营企业是获取海外关键技术的生力军》的提案,得到军队代表、委员的联署支持,新华社《分析报告》也作为重大题材,以专项报告的形式整理提案送呈最高领导。今年,我的提案依旧是军工装备问题。

我认为,在周边军事防御形势日趋严峻,外交手段日趋复杂的当下,保持军事装备的绝对优势,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以高压势态“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无法回避和选择的现实。日本敢在东海与我短兵相接,就是它的海、空军力量强于我们,军事训练水准强于我们。日本人的民族凝聚力和危机意识高于我们。国家目前加大了武器装备方面的投入,但战斗力还有待提升,目前中国军事实力的增长与国家经济发展和捍卫我疆土的主权愿望还是不相称的。

毋庸讳言,近二十年来,我们的军力虽然大幅提升,但国人的国防意识特别是忧患意识反而没有相应提高。短期内要万众一心大幅提升国防意识,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民族的凝聚力是民族素质最重要的内涵,这需要从中央到地方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重视起来才会有实际效果。

我们要大力提倡主权意识,强化国人的爱国热情,将国人的爱国激情顺势引导,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提振国人自信,推进我军事装备实力,是完全符合现在军委和政府提出的思路。我建议,在目前经济结构调整,主体经济转型时机,大力发展民营军工,强力推进军民融合是大好时机。

具体做法是唤醒民智、民企、民资,强力推动军工装备体系改革。纵观历史进程,在经济危机时,发达国家都大力投入军工,提振民众信心;在国家面临战争危机和对外冲突时,民众更是全心投入军工生产和研发。我们也不应例外,应唤起民众爱国热情,凝聚共识,万众一心,强力推动军民融合的实质进展,也是顺势引导军工体系变革的良机。

20年前,有人发起捐助中国航母基金,唤起了许多国人的航母梦想短短半年时间,筹集了近2亿资金;现在也有无数有志、有识之士,研发了许多可以应用或有价值的成果,希望无偿捐给国家。但始终没有一个渠道和平台,可以凝聚这种爱国热情,可以聚合这种民众的激情,可以整合这些民间的巨大力量,为我爱国精武,强大军队战斗力做贡献。封闭的军工体系总以各种理由将这种民众热情拒之门外。

徐增平港口留影

关于军民融合,我的主要观点如下:

一、以退转军人和技术人员为主体,建立民营主导的研究机构,对企业和个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和辅导,从中发现尖端和使用的技术,或推荐给民营企业开发,或扶持研发者进行成果转化,为我国防所用。

二、国家开放部分领域和行业,并定向公布招标项目,鼓励有实力的民营投入军工装备开发,限期保质要求中标企业完成。

三、建立民营军工的捐献机构,为民营的国防装备注入资金,可以用企业、地名、乃至人名来命名装备,鼓励大家以国防为荣,以保卫国家为荣,激励民间富国强兵的热情。

四、地方政府可以积极配合,在融资、征地、国企改制、税收等一系列方面,秘而不宣予以支持。

五、对于海归带回关键技术的个人,对于民营企业利用海外先进技术献身国防的,经过评估后切实可行的,应在资金、生产条件、经营许可等方面予以特事特办的鼓励。

六、军队装备部门应建立专门的对口单位,对所有民营军工研发生产部门进行指导,分阶段进行扶持、推广,按照战斗力标准验收、采购可以用于现役的装备。

徐增平站在“辽宁舰”模型旁沉思

我认为,开创军民融合新格局,在当下咄咄逼人的形势下,有关部门应有急迫性的思维,我的建议也是广泛征求意见,提出的思路有很强的针对性。期待能有回应,让想为国家贡献的有识之士,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因为引进航母的声名,我得到各界的支持,也获得有关领导的鼓励,我准备在南方,依靠成熟的造船技术,投入有限的资金,在国家政策特定扶持、银行的大力支持下以创新的渠道、力争在20年内为祖国再造一艘世界先进的国产航空母舰。(作者署名:凤凰品城市)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热门评论

3062957957 51
无论如何,徐增平都为了国家的国防事业做出过突出的贡献,这一点,无论如何抹黑都是无法磨灭的。
重庆
回复TA
1741567857 36
真英雄,真汉子!历史会铭记这个名字——徐增平。
江西抚州
回复TA
1143740121 35
和平年代的英雄
江苏南京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495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