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歼20发动机虽落后苏57 但这3大优势可实现先敌打击

新浪军事

关注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引发网络热议的图片

近日,一张歼-20隐形战机换装涡扇-10“太行”发动机最新改进型(据称为“涡扇-10B”)的照片在互联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拍手称快者有之,认为换装国产发动机之后,歼-20量产的最大障碍已经扫除;也有人通过发动机尾喷管调节片新增的锯齿判断,这主要是用于降低后向雷达反射截面积(RCS),跟美军F-35的发动机喷管类似。虽然在换装了涡扇-10B之后,歼-20战机的机动性能将会大打折扣,但是依然有人得出了“这是里程碑式的成功,瑕不掩瑜的进步”的乐观结论。

  中国歼-20战机
  俄罗斯T-50战机,刚刚获得正式编号苏

痛心疾首者有之,认为此次更换发动机之后,不仅证明中国努力研制的涡扇-15项目遭遇到了重大瓶颈,迟迟无法装备部队。甚至认为,由于配备涡扇-10B之后,使得歼-20战机的推力大打折扣,不仅与美国的F-22和F-35难以对抗,甚至与俄罗斯的苏-57战机相比综合性能也大有不如。

从涡扇-6的无奈下马,到今天的涡扇-10广受质疑,再到涡扇-15进展缓慢,中国航空发动机几乎成了中国航空工业各种问题的第一“背锅侠”。不否认,发动机的确是制约飞行器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否就能以此得出中国某个航空器“不行了”的结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认为歼-20在换装涡扇-10B之后,由于发动机方面的代差,所以综合性能不如苏-57,就非常值得商榷,更何况“30型”发动机是否能真的达到其设计指标还是一个未知数。

涡扇-10B在推力方面的确不如美国的F-119发动机,不如俄罗斯117S发动机和“30型”发动机。甚至与歼-20之前使用的AL-31F-M1发动机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因为发动机的缺陷会在飞机的外形设计,机动性能方面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超机动性、隐身性方面造成损失。

  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太行发动机的侧视图
  资料图:俄制117S推力矢量发动机

但是决定四代机的“4S”标准中,最为重要的是“隐身性”,以及由于“隐身性”优势换来的超视距打击能力。对于歼-20战机来讲,虽然为了机动性而采用的“鸭翼”对损害了战机的隐身性,相对于哪款“拍扁了的苏-27”——苏-57战机而言,依然拥有隐身性能方面的优势。2013年时,两位澳大利亚军事专家卡罗·库珀和迈克尔·佩洛西利用计算机模型对歼-20和T-50的雷达反射面积进行了模拟。两位专家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领结式”分布说明这两款战机的前向隐身性能都很优,但侧向有比较明显的反射波瓣。对于2米波段的VHF雷达,歼-20和T-50的隐形性能均不理想。随着波长变短,歼-20和T-50战机的雷达隐身性能表现不断改善,但外形设计更为精细的歼-20在信号控制水平上相比T-50有着明显优势,歼-20的隐身性能在T-50之上。

  两位澳大利亚军事专家卡罗·库珀和迈克尔·佩洛西利用计算机模型对歼-20和T-50的雷达反射面积进行了

当然,两位澳大利亚军事专家得出的结论,仅仅是通过对两型战机的外形进行了模拟。但是,不要忘记通隐身材料,同样可以进一步增强战机的隐身性。这些年中国在超材料方面大有引领世界潮流之势。比如2016年珠海航展上,一家来自深圳的企业,就展示了大量的超材料隐身系列产品,只不过当时更多人被一件“红外隐身衣”所吸引,而没有留意在其展台上诸如“超材料隐身格栅、吸波平板、吸波蜂窝、超材料隐身卫星通讯天线、超材料隐身进气腔体、超材料隐身机翼结构、超材料高性能天线罩、桅杆隐身天线罩、通气管桅杆”,这些貌不惊人的展品。据该企业称,他们研发的超材料隐身结构产品已在空军、海军、火箭军多个重点型号上研制应用,大幅提升了军事装备的隐身性能并且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隐身装备无法维护的难题,增强了与F-35、DDG1000、萨德等先进武器装备的对抗能力。

俄罗斯引以为傲的苏-57,在其塔斯社的报道中雷达反射截面积都为0.4平方米。而歼-20在飞行过程中,即便鸭翼偏转角度达到很夸张的45°,形成的RCS镜面反射值也不过在0.01到0.001之间,如果加上吸波材料吸收效果,还将降低一个数量级。尖锐的鸭翼边缘形成的边缘绕射RCS也在0.0001到0.001之间。从冷冰冰的数据对比来看,歼-20战机的在隐身方面要强过苏-57太多,与F-22相比也在伯仲之间。

  据说2010年中国就成功研制了SH6红外/雷达隐身复合多元膜
  2016中国珠海航展惊现隐身衣穿上它红外完全探测不到

歼-20隐身性方面的优势,将增强其进行超视距攻击的机会。不过歼-20的超视距攻击能力的优势,并不仅仅是因为其隐身性能更好,还有航电系统和中距雷导弹方面中国也稍占优势。据美国《大众科学》网站介绍,歼-20目前采取的1475型雷达采用了1856个砷化镓T/R组件,虽然相较于美国F-22采用的AN/APG-77雷达的2200个明显偏少,但是这并不妨碍1475型雷达的探测距离在187~227千米之间。苏-57机头位置的X波段(波长2.5-3.75厘米)前视有源相控阵雷达名为N036,包含1552个T/R雷达组件,比中国的1475型雷达更少。虽然研制单位曾表示,N036最大探测距离能达350-400千米。不过N036的功率与苏-35使用的“雪豹”-E相比都有所不如,平均功率为2千瓦、峰值功率10千瓦。由此可见,N036雷达的探测距离让人怀疑,即便其最大探测距离真的达到400千米,那么对于隐身战机而言,它能在如此远的距离上探测的到吗?除雷达之外,歼-20机载航电系统还包括光电瞄准系统、宽屏彩色液晶显示器、头盔目标指示系统。这些对于航电系统,对于苏-57战机而言无疑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就以平显技术而言,俄罗斯不但要落后于西方国家先进战机,与中国战机相比也落后一代。

  俄罗斯媒体公布的苏-57的雷达反射截面积都为0.4平方米

先进的雷达和航电系统,能保证歼-20在与苏-57抗衡时,能够做到先敌发现,占据超视距作战的主动权。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先敌打击了。中国的中距空空导弹的源起与意大利的“阿斯派德”导弹,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霹雳-11”导弹为中国自行研发中距空空导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中国又先后研发出了“霹雳-12”和“闪电-10”中距离空空导弹,虽然这些导弹体积偏大,但是歼-20的弹仓依然可以容得下6枚中程空空导弹。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能保证歼-20在先敌发现之后,可以从容不迫的发起攻击后脱离与敌机的接触。而且目前中国已经成功试射了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这款长约5.7米、直径约约0.33米的导弹,射程可达到482千米,可以说是绝绝对对的“超视距杀手”。反观苏-57,在宣传中浓墨重彩的突出了“两种最可怕武器”,不过是Kh-35UEm亚音速反舰巡航导弹和“布拉莫斯-A”超音速巡航导弹,全是执行空对面打击的武器。但是进行超视距空战的导弹,估计还是需要“老将”R-77中程空空导弹出马。虽然,这款导弹也在不断改进,不过在各国武备不断更新的今天,“老R-77”还能一战吗?

  苏-57机头位置的N036雷达

由此可见,中国的歼-20虽然在发动机方面落后于苏-57,但是综合性能方面依然是歼-20占优。这当然不是说发动机的问题可以不解决,或者是忽视。只是现阶段中国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从无到有”,并不是“从有到精”。套用哲学上的矛盾论就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解决飞机整体研发的问题,发动机目前还是一个次要矛盾。当然事物是运动,矛盾是可以转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中国在航空领域的各项进步,航空发动机必然会成为中国航空发展的“主要矛盾”,那时候才是我们对此全力突破,并且火力全开进行批评鞭策的时候。

  网传图片:歼-16战机挂载着“霹雳-15导弹”

苏-57要测试新发动机了,我们羡慕,的确俄罗斯的发动机技术有太多令人称道的地方。但就此得出苏-57的综合性能就要超出歼-20,值得商榷。(作者署名:唐风宋韵)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热门评论

用户5127303813 9
咱能别这么吹吗?俄罗斯的工业基础是我们能比的吗,我们最多只是从难以望其项背,现在勉强看见尾灯了而已!能不能低调点!
辽宁丹东
回复TA
何为人心 8
航空、航天发动机如果同样的投入给中国相关民企,早就世界第一了!
浙江杭州
回复TA
红桃道人 8
俄罗斯的战斗机全部是针对美式战机去的,要求战术指标全面压倒美国战机。人家研发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超过美国战机,所以根本不可能输给F22!!苏27、 苏30 苏35都是美国战机的克星。这个是全世界都知道的。我们国家的战机虽然进步不少但是面对美俄世界超级强国,我们还是不信的,希望国人先不要自我感觉良好,因为看到好多人总感觉中国现在在世界上很厉害,实在受不了国人的浮躁!!!爱国可以理解,但是千万千万不要浮躁,历史上我们吃亏不是一次两次了!!!
山东潍坊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95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