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代战机最早什么时候才能出现 中国能否超越美国

新浪军事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这些飞机模型并不会真正成为正式的第六代战斗机,而是美国航空工业界根据自身的技术条件和对空军技术的理解,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去投石问路,空军的官员们也许并不会每一个人都是技术专家,特别是那么清晰的掌握未来新技术的发展和实现的工业化程度,所以,工业界的投石问路实际上是在基于技术层面的可实施度的情况下给军方描绘一个可实施可构建的技术边界。而空军海军则研究战术应用的发展所需要的特征,然后把这些特征分解成技术要求,反过来给工业界提出更具体的技术指标。
通常,这样的研究会反反复复的进行很多轮,ATF计划在70年代就开始了预先研究,这个时候F16都尚未问世,F15都还在努力塑造和表现自身的基本能力,还没有开始扩展作战能力,美国空军用了8年才讨论清楚战术上的需求,这才有了ATF战斗机的4S概念(隐身,超巡,超机动,短距起降)。而这个时候实际上连AIM120导弹都还没搞出来,美国空军就完全以此为基础设想了未来的超视距空战,并分离了超视距空战的重要元素。然后美国航空工业界完美的完成了这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脑洞大开的设想。

冷战结束后,长期持久的无压力的和平到来,战争压力驱动的军事科技高速发展告一段落,苏联的落幕让美国军事科技从高科技对抗演变成为如何更有效的攻击、压制、控制和降低损失,大量的低技术水平的对手都不需要高科技空战神器,F22服役10几年后居然一直处于曲高和寡的状态,在美国发动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它是最先进最昂贵但是却不是最有效,最常被应用的成果。
更有趣的是,从战斗机划代的舆论逻辑上,美国竟然接受了原来苏联划代标准,将第四代战斗机标准的F22直接划分到第五代。其实,这说明了在和平的影响下,武器的更新换代标准在变化,第三代战斗机出乎意料的高效长寿,在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增强下,延长的服役时间实际上让新一代飞机的技术需求预测标准降低了,因此F22实际上是过于超前了,现如今的第四代战斗机被授予哪些基于第三代战斗机性能改进增强的飞机,比如阵风,台风,超级大黄蜂,苏35等等,而第五代战斗机也降低了标准,比如F35放弃了超音速巡航和超机动,苏57放弃了隐身。这并不能简单的说是降低了技术标准,而是因为和平对作战任务的难度和生存力的严酷条件都作出了极大的改变,显然F35比F22更适应战场,能更好的被应用。
对于第六代战斗机,它是未来战争的需求,战争驱动技术的更新,而和平的环境很明显会让技术更替变得缓慢而没那么具有跨越性,尤其是近年来可购买可应用的经济性方面的要求日益显示出重要性,最先进并不可取,买的起用得起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第六代战斗机,很明显,它会被寄予期望必须完全能克制压倒F22那样的飞机,那么它必须具有满足并大大超越第三代战斗机的EM(能量)机动特性,同时还必须大大超越如今第五代战斗机的4S特征。同时他还必须超越如今F35对第五代战斗机提出的OODA2.0中哪些关于信息通量的标准。如果仅仅如此,他也不过是个超级增强的第五代战斗机而已,而真正第六代战斗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性能基础呢?
首先我们必须确认未来空战的主要样式,未来主要武器和作战手段,第五代战斗机将空战的作战从3-10KM的视距空战提高到30-50KM的超视距范畴,而随着导弹武器和雷达的进步,这个作战距离会延伸到100KM左右。但是目前的第五代战斗机在遭遇到同代水平的飞机的时候,这个交战距离就会大幅度被压缩,甚至于重新回到视距的水平。

第六代战斗机非常有必要重新获得更强大和更全面的单向透明的战场情报感知,SA(态势感知)成为第一要素,获得战场情报,需要强大的雷达,红外,可见光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必须是主动和被动的,同时它应该也能从战场的其他情报系统和其他位置的传感器获得战场信息,并有能力综合这些信息成为半智能的空中行动指引。
这就引出第二个要素,智能化专家辅助空战指引系统 ,这个指引系统可以根据具有学习功能的半智能空战矢量分析,给出飞行员最直接的战术参考,它有可能实现将某些空战动作或者机动进行操作指令简化,而无需飞行员靠身体的肌肉记忆来实现某些极端操作。

由于需要更多更频繁的获取周围系统的讯息,系统的网络化和灵活的自动智能组网系统,这需要一个前所未有的智能化操作系统,能够自动化连接,接收,组合和处理信息。
第四,机器人化的武器系统,武器系统需要传统的航炮,空空导弹,也需要一些更复杂更具有灵活性的武器,比如其他平台上搭载的武器,比如蜂群化的武器系统。
飞机本身需要更加隐密的信号隐身能力,第五代战斗机通常具有-30分贝的正面信号特征,而第六代战斗机不仅需要实现-40分贝的隐身能力,而且这种隐身能力还必须适应更宽的频率比如300兆赫兹到18G赫兹,同时还必须将反射信号控制到更加严苛的指定方向,以防备被其他多基地雷达和被动探测系统跟踪。
飞机为了压制已经具有超音速巡航的第五代战斗机,需要更快的超音速巡航速度,和更高的超音速机动性,比如2马赫超音速巡航或者2.5马赫超音速巡航,较高的飞机巡航速度会将空战引入到超音速领域,因此飞机具有5G以上超音速稳定盘旋能力,甚至需要实现7-9G的超音速稳定盘旋,这要求飞机推重比至少需要达到1.5-2,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美国海军对未来战斗机系统目前唯一能清晰提出的要求是需要更大的航程,F22为了采用常规气动布局的超音速性能放弃了部分航程性能,这让它在绝大多数作战中发挥效能不如速度低但是航程巨大的F35,海军的F35C本身已经具有超乎寻常的航程了,而美国海军仍然对下一代飞机提出更高要求,可以预期,第六代战斗机至少应该具有1000-1500海里以上的作战半径。

更强的亚音速机动性和非常规机动能力,即便第六代战斗机仍然无法避免在低空超低空进行亚音速飞行和作战,因此跨音速,亚音速的机动性仍然非常重要,飞机需要在人体承受极限边缘保持更长时间机动能力,和更快达到机动状态的能力。
更多用途的武器搭载方案,第三代,第四代战斗机的发展都放弃了对地作战的需求,而第五代战斗机则放弃了一些空战的指标而扩展了多用途能力的需求,同样,这样的需求应该被第六代战斗机继承,第六代战斗机应该是攻防一体的多任务平台,可以灵活应对作战任务需求。
具有更强大的反近地空间轨道能力,和更强大的反低空巡航导弹能力。第六代战斗机不仅作战速度和高度范围扩大,作战目标都会有所扩展,它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反近地空间轨道目标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战场反导弹导弹能力,具有较强的反巡航导弹能力。
飞机还需要具有增强的定向能武器防御能力。未来30年的战场环境中,定向能武器(比如激光器和电磁脉冲武器)会逐步投入使用,对抗,干扰,规避定向能武器的威胁,也是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最后经济负担能力是最后的要求,以目前F22的采购价格和F35的采购价格趋势来看,未来第六代战斗机如果要满足性能和数量这两方面的高要求,每架飞机采购价格不应高于2亿美元,如果按照如今的币值,战斗机超过5亿美元就会遇到装备的经济瓶颈,会严重影响采购数量和成熟速度。
跟随美国,中国和俄罗斯都开始开展第六代战斗机的预先研究工作,这些工作还将至少持续5年以上才会获得更清晰的要求和目标,预期美国将在2025-2030年开始发起正式的第六代战斗机设计招标工作,如果不爆发世界级大战,第六代战斗机最快也不会早于2040年前面世。
中国目前装备的战斗机都比美国的飞机机群新,大批量的三代机会在2030年左右开始退役,因此,中国最晚也会在2030年左右开始第六代战斗机的实体研发工作。俄罗斯目前支持第五代飞机设计都有点力有未逮,所以他们可能会选择发展一种介于F22和真正第六代飞机之间的飞机进行错位竞争。让我们拭目以待吧。(作者署名:大水)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