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中俄军演我军LR7深潜救援器 究竟如何救援潜艇

新浪军事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在中俄“海上联合-2017”第二阶段演习中,有一场“重头戏”,那就是援潜救生演练。中国海军所装备的深潜救生艇将在演习中首次与外军潜艇进行实艇对接。

执行本次演习任务的舰艇是海军926型援潜救生船长岛船,舷号867,扮演母船的角色,其所搭载的深潜救生艇为LR-7型,由英国佩里斯林斯比系统公司制造,于2008年年底正式列装,使得海军的水下救援能力大幅提升,并且于2013年年初开始具备对海军所有型号潜艇进行大深度实艇对接救援的能力。

LR-7型深潜救生艇的个头不是非常大,整艘艇主要有三个功能分区,分别是前部的驾驶室,用于驾驶救生艇以及操控艇艏的机械臂,驾驶室带有半球形的观察窗。中部为救生舱,救生舱下部有一个与失事潜艇逃生口对接的连接口,一次救援最多可以搭载18名遇险者。

后部则是动力推进舱,控制全艇的多个螺旋桨,包括艇艏侧推,中部的垂直推进器以及尾部的主推进器。多个推进器使得该艇能够在水下灵活的调整姿态,更好的与失事潜艇对接。

从报道中看,本次救生演练的大致过程就是长岛船抵达潜艇“失事”海域后,通过图像声呐扫测,确定了“失事”潜艇的大致方位,并启动了动力定位系统,随后吊放深潜救生艇,救生艇在下潜的同时,使用声波定位仪和图像声呐判定潜艇的具体方位。

待救生艇抵达失事潜艇救生平台上方后,首先与失事潜艇救生平台对接,等与潜艇艇内的压力平衡后,深潜救生艇救生室舱盖与失事潜艇逃生舱盖打开,二者连为一体,建立救生转运通道,艇员就能顺利通过通道进入深潜救生艇内,从而完成整个救生过程。

看似一气呵成的过程,实则十分复杂。首先依靠声呐所扫测出来的目标都是大小形状都不同的图案,需要仔细判别,才能确认出真正的目标。(深潜器救援过程一)

其次,确认大致范围后还得依靠先进的装备,长岛船的动力定位系统使得长岛船无需抛锚即可精确定位在海上某一点,大大提升了援潜救生效率、安全性,扩大了援救范围。”(深潜器救援过程二)

最难的就是水下作业,水下环境复杂,能见度低,同时失事的潜艇的状态不明,可能存在侧倾等情况,会给对接带来很大困难,对救生艇的操控和姿态调整提出很大的考验。(极难得见到深潜器近景)

本次演习中,海军的救生艇在不到1个小时时间里,就成功完成与潜艇的水下对接,足见官兵平时训练有素。但我们所希望的是,LR-7型深潜救生艇永远都没有实战出动的机会。(作者署名:浩汉防务)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