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略海运能力如何 看似全球第一却早已严重缩水

新浪军事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2017年10月20日,总吨位高达7.27万吨的“持久”号滚装船搭载着超过1400件各型装备抵达比利时的泽布吕赫港。随后,各种型号的直升机从船上卸下,旋翼被展开或装上。当一切就绪之后,10月23日,发动机试车,机群分批次前往德国的伊莱斯海姆,以及靠近俄罗斯的拉脱维亚、波兰和罗马尼亚等国家。世界上实力雄厚的大国不少,但能够像美国这样实施洲际机动、部署一个战斗航空旅,就比较罕见了。

俗话说新手对比装备性能,老手更愿意分析后勤保障。仅仅从军用海运舰艇的角度来说,美国的战略海运能力着实非常强大,它要敢称全球第一,没有人敢说个不字。军事海运司令部下属的大型船只非常之多,只要美国高层愿意,国防后备舰队(也作“幽灵舰队”)的无数封存运输船只就能随时启用,为军队提供充分的保障。当我们在感叹美国的战略海运能力之时,可能只是在看到水上的浮冰,然后就妄断下面的冰山有多么巨大。
总的来说,美国战略海运能力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种是灰色船体的建制内海运舰艇,由美国本土的舰艇和在全球战略要点的预置舰艇构成。灰色船体的建制内海运船只,平时都没有满编,仅有少数人员来自军队,且雇佣有平民水手,主要是为了降低总体成本。无论是建制内舰艇,还是预置舰,美军在遇到重大冲突时,它们是能够最快获得的战略海运能力。

第二种是具备军事用途,悬挂美国的国旗,可以提供给海上安全项目和签订志愿联合海运协议的商船。这种商船平时承接美国国内外的运输业务,而动员之后将作为建制内海运力量的补充。美国战略海运的两种能力,都已经或正在严重缩水。商船方面的变化尤为明显, 20世纪50年代巅峰时刻,美国总共有超过1000艘可应征提供战略海运服务,且很多的吨位都非常之大。然而到现在,美国从事国际贸易的大型船只锐减到只有78艘。而过去的三年之内,美国陆军丧失了1/4的战略海运能力。
建制内的海运船只方面,美军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危机。目前,这些船只的平均舰龄为38年左右,10多年以后将到达50年的使用寿命。根据美国运输司令部的统计,到2030年时,美军将丧失400万平方英尺的建制内滚装货运能力。海运能力的丧失,不仅仅表现为可用的船只大量减少,还体现在合格水手的规模在萎缩。商船队的减少,竞争日趋激烈,很多熟练的水手,只能转行去干其他的工作。

此外还应当注意一个现象,那就是美国国防后备舰队规模呈现出断崖式下降趋势。1950年时,国防后备舰队总共拥有2277艘。2003年,这一数字下降到274艘,2007年减少至230艘。到2015年8月底时,国防后备舰队的规模减少至100艘,而今天这个数字就更加难看了,考虑到里面还有老掉牙的作战舰艇,能够用作海运的船只凑够20艘已经非常困难。
有观点认为,只要掌握全球首屈一指的海军,想要获得足够多的商船并非难事。但实际上,采用正规流程获得他国船只,尤其是执行战时运输任务,费用通常都不会低。另一方面,如果直接大规模扣押拿捕其他船只来为自己提供海运保障,那么无疑是对目标国家最直接、最赤裸裸的挑衅。不仅如此,以强迫手段获得海运能力,甚至还有可能遭遇围攻的局面。所以进入航海时代以来,任何海洋强国都非常注重本国商船队的建设。而在航海时代的早期,一些船只甚至经过改装之后,就能够拿来当作炮舰使用。到今天,确保有支悬挂本国旗帜的庞大商船队,仍然是获得战略海运能力的重要基石之一。

那么,有没有可能用空运来取代战略海运呢?诚然,战略空运能力在美国今天的全球部署之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依靠强大的空运保障,美军号称在96个小时之内能够部署1个“斯崔克”旅战斗队,在120小时之内能向全球部署一个师。但实际上,这里面是有很大水分的,不少装备都得提前预置,有时仅仅是将人运往亚欧大陆,并在挪威或者是中东地区取得装备。
实际上在进行中到大规模的战争时,美国需要的后勤保障是惊人的,这根本没有办法仅仅依靠空运来完成。以20多年前的“沙漠风暴”行动为例,美军总共依靠战略海运能力输送了200万吨的装备。行动过程之中,有95%的物资是依靠海运实现的,而空运手段负责运输的物资仅仅占了5%。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伊拉克自由”和“持久自由”行动中,所有军用物资的63%都是由商船运输的。

长期以来,美军青睐于海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海运速度虽然慢,但运输成本远远低于空运;其次,海运的运输量是非常巨大的,现在一艘数万吨的巨型货轮,轻轻松松就能够运输相当于300架C-17运输机才能够投送的装备。因此,战略海运能力,尤其是民用船只提供的海运能力,应当非常重视。而现在,无论是军队建制内的海运能力,还是民间海运能力,美军都遭遇了巨大的萎缩。
究其原因,不是美国不想维持民间海运能力的规模,而是随着国际分工的进行,中国等新兴国家可以依靠更低的人力成本获得更大的报价有时,久而久之,萎缩也就成为必然。至于我们的民间海运能力有多强大,看看沿海那一望无际的货船队就心里有数了。(作者署名:云上的空母)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