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沈飞歼11单发中型战机为何下马?不顾基础太过超前

新浪军事

关注

一看标题,不知道是不是有网友会指责乌龙无知,没关系,我们揭开中国国产歼击机发展历史上一段尘封的历史。

提起歼-11,现在大家都知道是中国国产化的苏-27,但在历史上,这个型号曾赋予沈飞研制的一种单发中型战斗机,类似于法国的幻影F-1战斗机。

1969年8月25日,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了航空工业“825会议”。

这次会议的背景,是总结越南战争、中东战争中的经验,高机动性战斗机成为了这次会议确定中国国产歼击机的主要发展趋势,一口气确定了三个型号,一个是明确上马的“小歼”计划,也就是后来的歼-12轻型歼击机,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另一个是“4号工程”垂直起降战机。

一种9吨级高机动中型歼击机,则由沈阳飞机制造厂承担研制任务,注意,这里的沈阳飞机制造厂指的是112厂,而非沈阳飞机设计所(601所),当时601所正在攻关歼-8高空高速歼击机,这种后来对中国空军有深远影响的歼击机正是1969年首飞的。

后来定名歼-11的这种中型高机动战斗机,采用了很前卫的正常式布局,两侧进气,带激波锥三元可调进气口,后掠式上单翼,机翼上设计有前缘缝翼和开封襟翼,外翼前缘有锯齿,在整体布局上完全脱离了苏式米格飞机的范围。

发动机上,一开始拟选用两台涡喷6丙作为动力,不过这种歼-6的发动机技术性能不佳,后来又曾选用一台涡喷7丙,但对于9吨级的歼-11来说,这种歼-7用的发动机又带不动,但在70年代中英关系回暖后,基本确定使用单台罗罗“斯贝”MK202发动机。

在当时,歼-11还计划装645雷达或204机载雷达,武器配置为两门30毫米机炮和两枚红外空空导弹。然而,要知道204雷达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才在歼-8I型全天候歼击机上测试成功,而且可靠性十分堪忧。

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歼-11的研制并没有什么大的进展,甚至不像歼-12都造出了原型机,于70年代末下马。事实上,“825”会议上要研制的几型国产歼击机,洪都的歼-12,沈飞的歼-11,以及在歼-6基础上研制的垂直起降战斗机“4号工程”,全部下马。

可以说,在当时不顾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基础的超前构型,只会永远停留在图纸上。(作者署名:乌龙防务评论)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热门评论

海北老渔公 10
长知识了,歼12没服役但还是知道的,这种歼11以前真不知道
广西北海
回复TA
用户5816142367 4
这三款飞机下马主要是经济能力差加之当年的制造水平也欠佳
江苏南京
回复TA
那里路亚 1
实际上,中国的飞机设计不差,差在材料、工艺、发动机。
辽宁沈阳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4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