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放弃萨德引进宙斯盾 拦截朝鲜导弹更有优势

新浪军事
北京时间11月29日凌晨2点17分,朝鲜发射了一枚弹道导弹,飞行距离约960公里,最大高度约4500公里,最终落入日本专属海域经济区。美国国防部表示,“初步评估显示追踪到的朝鲜导弹是一枚洲际弹道导弹(ICBM)”,而且此次朝鲜导弹飞行高度达历史最高。
朝鲜方面在当天下午宣布重大消息,而且是由著名播报员李春姬专门播报——朝鲜发射了“火星”-15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能够打到美国本土!
为了加强自己的反导能力,这一次安倍政府打算引入的是“陆基宙斯盾系统”。 12月,日本内阁会议将对是否引进这一反导系统作出正式决定。那么,与在韩国部署的“萨德”相比,“陆基宙斯盾”系统有何不同?日本方面为什么没有选择“萨德”?

第一,“陆基宙斯盾”系统在拦截距离上,比“萨德”更远。
根据日本方面分析,“陆基宙斯盾”系统搭载SM-3 Block2A拦截导弹,拦截距离至少在500公里以上,可以达到1000公里。从数据上看,远胜于萨德的200公里拦截范围,所以用2套“陆基宙斯盾”系统就能基本上覆盖日本全国,而用萨德系统的话,则需要6套。
第二,“陆基宙斯盾”系统在性价比上,比“萨德”更有优势。
前面已经说了,“陆基宙斯盾”系统每套价格为800亿日元(约合7亿美元),“萨德”则高达1000亿日元(8.8亿美元),这已经是最明显的差距。此外,因为射程上的差距,要覆盖日本全境,“陆基宙斯盾”系统只需要2套就可以满足,而“萨德”系统则需要6套。

陆基宙斯盾系统内部操作人员
这样一来,日本如果采购“萨德”系统,仅在购置反导系统方面的花销,就是“陆基宙斯盾”系统的4倍。此外,还有购置拦截弹所花的费用,“萨德”系统也比“陆基宙斯盾”系统贵不少。
第三,在与其他反导平台的兼容性上,“陆基宙斯盾”系统也比“萨德”更加有优势。
前面已经提到,日本方面对舰载“宙斯盾”系统非常熟悉,对“陆基宙斯盾”系统也将是轻车熟路,比起“萨德”系统,更加容易上手。
此外,如果引进“陆基宙斯盾”,可以减轻日本海上自卫队搭载海基“宙斯盾”系统军舰的警戒任务负担,从而这些军舰能够执行其他任务或增加训练。
而且,陆基 “宙斯盾”操作实际比海上更宽敞。在人员上,陆基版比海基的“宙斯盾”更有优势。在海上,操纵“宙斯盾”系统的人数要达200至300人,而在陆地上,这个数字要少上许多。并且海上空间有限,很多先进的装备需要进行取舍,而在陆上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日本部署的“爱国者-3”型导弹
日本现有的导弹防御体系分为两层:海基“宙斯盾”采用SM-3型导弹,用于在大气层外拦截来袭目标;如果拦截失败,将由“爱国者-3”型导弹系统在十多公里高空继续拦截。
“萨德”全称为“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射程介于两者之间。所以日本现阶段升级改造后,“陆基宙斯盾”完全可替代“萨德”。不过,“标准-3”更适于拦截中远程弹道导弹,而萨德弹更适于拦截中近程弹道导弹。

当然,“萨德”也有自己的优点。例如,“萨德”反导系统在同时应对多枚弹道导弹方面能力较强,引进该系统有利于构建更为严密的多重防御态势。
另外,虽然“宙斯盾”系统的S波段雷达输出功率大,火力覆盖范围大,但其最大不足是识别目标能力差,难以分辨来袭目标是弹头、诱饵还是干扰。“宙斯盾”在应对多枚弹道导弹以及偷窃邻国战略情报的能力远不如萨德的X波段雷达。
美日两国早在2004年12月就签署导弹防御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建造的反导系统是由海基中段拦截系统,以及陆基低空拦截系统两部分构成,可对付中国、朝鲜发射的射程3500公里以内中近程弹道导弹。至2011年就完成整个系统的部署,初步具备作战能力。

但随着美国推行其遏制中国的战略,日本右翼军国主义野心不断扩张,美日都不满足于这个已有的反导系统,不断宣传要对它进行升级改进。从本质上讲,日本引进“陆基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绝非像他们所说的是为了对付朝鲜导弹威胁那么建安,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导弹防御体系,从而抵消中俄等国弹道导弹的战略威慑力。
无论是引进“萨德”还是“宙斯盾”,都是过渡性的。日本的最后目标,或者说下一步目标,是仿效欧洲在俄罗斯家门口建立的EPAA反导系统,建立全面的美日亚太反导大系统。(作者署名:石江月)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