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所用俄制航发飞6年就要更换 苏35航发可飞26年

新浪军事
俄制发动机的寿命一直是外界调侃的对象,主要原因是俄制发动机的寿命实在太短。
举个例子,AL-31F基本型大修周期300小时,最大900小时;到本世纪初升级为大修500小时,最大1500小时;到苏-35上使用的最新117S,大修1000小时,最大4000小时。就算是117S,跟美国发动机比也是逊色太多,那这是技术差距还是计算标准不同?今天,北国防务就来说说这事。

装备AL-31F发动机的早期歼-10,因为发动机寿命原因必须几年换一次。后来我国自己对俄制发动机进行处理。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不能忽略技术差距,但却也不能对衡量标准与使用理念视而不见。
纵观苏联甚至俄罗斯军事史,没打过准备好的大仗,几次危及国家存亡的战争都是强敌直接攻到内地,俄军再慢慢反击。这种经验让俄国武器倾向于能应付突发威胁,这点在各种防空武器、军舰、甚至AK-47的操作都可见一斑。
就战机来说,苏联战机的想定仍有考虑大规模战争,而且不管是刚经历完的二战还是可能爆发的核战,这类环境中作战条件都很糟,武器搞不好根本撑不到几百小时。例如AL-31F每300小时大修一次,等于在和平使用下1~2年修一次,遇到大型战争时也还堪用,大不了换新的发动机。反之如果把发动机寿命做很长,用到的技术就比较先进,当然也比较贵,然后战争时一样用不了那么久,那就“浪费”了。

苏/俄军打战喜欢危急时刻“力挽狂澜”
因此俄罗斯武器的寿命是以战场条件计算,例如刚结束的叙利亚作战中,俄军军机就是在沙漠地形露天停放,在极端气候条件与恶劣跑道条件操作,这种后勤条件对美军战机来说就不一定合格。
在跟俄军一样恶劣的条件下,美国发动机的寿命能否维持其所列的数据也或许还要打个问号。只是根据现代的几场战争,美军每次作战时总是能先取得很好的机场与后勤条件,因此要维持美国武器的后勤条件,实际上虽然不容易办到,但美军就是可以办到。因此,所谓的“用俄军条件使用美国武器”目前看来也是假命题,美国并不至于因为后勤条件而吃亏。

俄军战机在叙利亚的使用条件恶劣,但高强度作战条件下战机表现出了极高的妥善率
反过来说,如果俄制发动机用美国的后勤标准来保养,是不是就可以延长寿命呢?答案肯定是不行!这得分2个方面来看:
首先,设计理念上就没有打算用那么久,那在材料的规格上就可以放松。一样的材料,可以用900小时跟4000小时的,质量一定不可能一样,价格也有差。所以想要设计成900小时的东西好好保养稍微延长一点是可以,但想要大幅延长寿命就不可能。
再者,航空设备的要求很严格,额定900小时的意思,就是用满900小时后,就算看起来都正常,也必须换掉。因为认证的时候就是900小时,超过时没有人能保证会怎样,而飞机一出事通常就是摔,所以时候到了就算是好的也得换,不能心存侥幸。

F-15C使用的发动机,就数据而言远优于同期俄制发动机
因此不管是俄制发动机用美国的养法,还是美国发动机用俄罗斯的用,AL-31F寿命不如西方发动机几乎是一定的。而如果是最大寿命4000小时的117S,与西方发动机差距就没那么大,这时就“有可能”在实战条件中117S就不一定会逊色。
说到实战,其实发动机的寿命用循环次数计算,说白了就是发动机转数计量应该会更加准确。而战斗状态肯定比平常状态更加消耗寿命。
就和平时期的使用来说,117S的寿命还是比同时期的西方发动机短,但已不像AL-31F那样有本质差距。前面提到,AL-31F基本型大修周期300小时,以一年150~200小时计算,1.5~2年要大修一次,4.5~6年要换发动机,而机体寿命是2000小时或20年,也就是在飞机生命周期内要用3~4批发动机。

俄售华苏-35S战机后,对华提供117S发动机备用“不可避免”
而到了苏-35S使用的117S,大修周期变成1000小时,也就是5~6.6年修一次,20~26年换一次,也就是发动机的更换可以跟着飞机大修或升级一起进行,相当于服役过程中不需要更换发动机了。
当然苏-35S不用换发动机只是“正常情况下”如此,中国必然还会从俄罗斯购买备用的117S发动机。俄国防出口公司的一名官员也曾对北国防务表示,俄罗斯向中国提供117S“不可避免”。他还指出,中国想怎么用“他们管不着”,这话背后的意思令人玩味。(作者署名:北国防务)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