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歼10D配矢量发动机有3大难点 但这家中国企业可化解

新浪军事

关注

近日,许多网络报道中出现了所谓的“歼10D矢量推力发动机改进型”,为这一中国第三代单发战斗机装上矢量推力发动机,无疑是一大突破!

且不论这一叫法、这一推测是否确实,要给单发战斗机配备矢量推力发动机,真的很难很难。但中国有这么一家战机研发企业就是难不倒的!

转自社交媒体@军事a马妍

目前,美国、俄罗斯是真正给现役战斗机装备矢量推力发动机的两个巨头,前者有F-22(F-35的矢量技术不用于机动飞行),后者有近期服役苏-35。可以注意到这都是双发战斗机,主要原因是目前国际第三、第四代主力战斗机趋向于大型化,所以上述战斗机都是双发战斗机。但要给单发战斗机配上矢量推力发动机,真的很难:

一、单发矢量推力,要实现足够的机动性改进,难!

矢量推力发动机提供的推力方向与飞机轴向可以不一致,产生主动的控制力,令战斗机的机动性明显增强!但是,双发战斗机例如歼11,如果配上矢量推力,比单发战斗机例如歼10,又多了一招:两个矢量推力发动机差动,不指向同一方向,可以做出更为神奇的机动动作。

但单发战斗机的矢量推力控制就没有了这招,可是用巨大投入配备这一技术,必然要求能实现接近双发方案那样的出色机动性,毕竟F-22、F-35不会因为你是单发战斗机而“手下留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既然歼10D要用上矢量推力,就要达到足够的机动性改进目标,就只能从飞行控制上再下手。还好,成飞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战胜挑战的中国企业,我们可以相信通过歼10、枭龙、歼10的积累,他们已经能够完成歼10D机动性大突破的目标!

二、单发矢量推力增重比例大,难!

矢量推力技术必然会令发动机矢量喷管部分更复杂、更沉重,影响战斗机飞行性能。早期一些测试项目,例如苏联最早的苏-27矢量喷管试验,证明了太重的矢量喷管会抵消改进效果。

美国X31这样简单的偏转片矢量喷口设计,并不适合要求很高的战斗机

看官可能会说,那么歼11双发改矢量推力,不是更重么?这个要看比例,单发歼10本来就比较轻,增加的矢量喷管等必须设备的重量占全机比例较为明显,而在更大的歼11、F-22等战斗机上,影响反而小了。

那么怎么解决增重?又回到了第一个问题,只能靠改进飞行控制手段。这是成飞的强项,他们实际上是中国唯一一个真正摸透现代战斗机飞行控制软硬件技术的企业。能搞掂!

三、单发矢量推力可靠性要求严苛,难!

众所周知,美国海军有一个长期的说法是单发战斗机不如双发战斗机可靠。虽然现在的歼10单发战斗机,比70年代刚出现的老美第三代战斗机可靠性好得多,但单发战斗机加上一个复杂、高温高压工作、可调节(也就是更易出错)的矢量控制部分,仍对可靠性提出了严苛的要求。

在歼11、F-22战斗机上,单发矢量推力如果出错,例如卡在了偏转的位置上,另一台发动机同时出错的可能性不大,相对还好处理一些。但歼10D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解决方法是不断追求更高的可靠性,例如采用故障时自行复位的矢量调节机构,令喷管能够复位,其中的技术挑战惊人。

小节

综上所述,歼10D这个单发、略微小巧的第三代战斗机,要配上矢量战斗机,真的很难很难!幸亏我们有成飞这个打不死、难不倒的“良心”企业,再次突破了世界级的一个技术难关!(作者署名:空军世界)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热门评论

-哔哔- 44
生是成飞人,死是成飞鬼
四川成都
回复TA
轻舟帆飞 26
小编讲的是一些困难,但没有讲全。换成矢量发动机,喷口偏转生成的作用力偏转必须纳入控制方程,换算到操作飞机姿态的控制量中去。也就是飞机控制软件必须改写。接下来就有一系列试验工作要做。
浙江杭州
回复TA
佛山一叔 20
大批沈吹正在赶来,小编你先走,别给堵了门。
广东佛山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140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