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这些军机同属升力体流派 外形有一共同特点是战力保障

新浪军事

关注

在现代军用飞机设计领域,活跃着一个升力体流派,流派中的师兄弟各个武艺高强,成为军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该流派的飞机在外形上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机身和机翼融合为一个整体结构,发动机都以吊舱形式置于翼身结构下方两侧,间距较大,之间形成一个“隧道”。

在战斗机方面,最著名的升力体布局战斗机是F-14“雄猫”。该机的后机身扁平,两具发动机舱分的很开,中央机身纵向是翼状升力剖面,这样后机身也能产生部分升力。F-14是首次应用此种设计的战斗机,并被日后的苏-27、米格-29所效仿。

F-14在机身底部设置了4个麻雀导弹半埋挂架(前两个并列,后两个串列设置),此外还能通过AIM-54“不死鸟”空空导弹挂架+适配挂架在“隧道”里(也就是两个发动机舱之间的空间)挂载高阻对地弹药。与在机翼下挂载武器相比,这种挂载方式大大降低了阻力。

俄制升力体布局战斗机的代表是米格-29和苏-27。这两种战斗机在研制时都采用了中央空气流体力学研究院的升力体气动布局,苏联人称之为“整体气动布局”,在机翼根部布置有大型前缘边条,都采用中央翼段/机身融合设计来提高了升阻比,中央机身能贡献40%的升力。

如果拆掉苏-27和米格-29的发动机吊舱、平尾和垂尾,就能发现整个机身已经和机翼完全融合成一个扁平的翼身结构,比F-14的升力体设计融合程度更高,极大提高了总体气动效率。此外翼身融合设计带来的巨大内部空间能容纳大量燃油和设备,以至于苏-27的内油高达9400千克,从来用不着挂载副油箱。

苏-27的升力体布局被随后的苏霍伊战斗机延续下去,如“侧卫”家族的各种先进改型,甚至是苏-57隐身战斗机。

苏-57在设计上具有很多有趣的特点,反应出俄罗斯飞机设计师对第五代战斗机的独特理解。苏-57极为重视格斗性能,该机延续了苏-27的翼身融合升力体布局,但更加扁平化且具有全动垂尾,当两片垂尾都向外偏时就可作为减速板使用。该机安装有矢量推力发动机,进气口前方具有可调节前缘涡流控制器(LEVCON),用于控制此处产生的脱体涡,并提供一定的配平功能。LEVCON是4代机前缘边条的进一步发展,能大幅改善苏-57的大攻角操控,在不使用矢量推力的情况下也能提供快速的失速改出。

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和推力矢量喷管使苏-57具有很强的抗偏离特性,并在在偏航和俯仰轴上都具有高度的机动性,使飞机不仅能做超高攻角机动,如“布加乔夫眼镜蛇”和“敲钟”,还能做高度损失很小的水平旋转。在装备“产品30”发动机后,苏-57的超音速巡航和作战高度也将使该机具备比上一代战斗机更大战术优势。

除了战斗机外,升力体流派中还有两种超音速轰炸机。

俄罗斯的图-160“海盗旗”超音速可变翼轰炸机为了实现高升阻比,采用了细长的机身设计,然后把翼套和前缘边条融入机身,形成一个扁平的升力体,并与下置的可变几何外形机翼组成“整体气动布局”。机身升力体产生的升力占了总升力的很大一部分。与图-160采用相似气动布局的是美国的B-1B轰炸机,该机的机身中段同样与内翼段平滑过渡形成翼身融合升力体结构。(作者署名:空军之翼)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