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中国潜艇作战的战术战法:多次跟踪外国舰队
我军093B核潜艇首次驶进钓鱼岛
前些天介绍了舰艇反潜作战的一些常识,今天再说说潜艇对舰船作战的一些常识,水面舰艇与潜艇本就是一对冤家,是一个矛盾体的两面,彼此玩着猫抓老鼠的游戏。潜艇对水面舰船作战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潜艇就已经成为海战场上的有生力量,潜艇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达到了巅峰。二战后至今,各海洋国家几乎都高度重视并积极发展各类潜艇,足见潜艇作战的威力和破坏性。潜艇对敌方的水面作战舰艇、商船、护航运输船队的攻击,是消灭和削弱敌方海上有生力量、破坏敌方海上运输线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极其重视海军潜艇部队的建设,1953年中国向苏联以贷款方式购买一批潜艇及转让技术生产,同时在青岛成立了中国海军潜艇学校。次年的6月19日,中国海军第一支潜艇独立大队在青岛成立,同时中苏两国海军在旅顺举行潜艇交接仪式。1956年1月10日,毛主席视察了正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依据中苏协议转让建造的中国第一艘03型潜艇。该型潜艇于1957年6月27日编入海军潜艇部队,命名为“新中国15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海军现在已经拥有多型战略核潜艇、攻击核潜艇和常规潜艇,成为中国海军的重要海上打击力量。中国海军在发展先进潜艇的同时,在潜艇作战的战法研究上也从未停止,并取得诸多成绩,如多次跟踪某国超大型海上编队等等。
潜艇攻击敌方水面舰船,一般是在敌方水面舰船必经的航路或可能通过的海域,采用阵地伏击、区域巡逻、引导截击等作战方法,待机搜索,当发现目标后,迅速隐蔽接敌,突破敌方反潜护航警戒区域后,占领有利的攻击阵位发起攻击,攻击的手段一般是鱼雷攻击或导弹攻击。德国在潜艇战中取得成就最为显著,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U-35号潜艇,自1914年11月服役后共参战26次,击沉舰船226艘,总计吨位达54万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海军的U-47号潜艇,在1939年10月13日突入英国严密防护的斯卡帕湾海军锚地,击沉了英国“皇家橡树”号战列舰后安全撤离,纳粹德国U-47号潜艇在二战击沉同盟国舰船总吨位达24.5万吨。
潜艇使用鱼雷攻击敌方舰船的方式最为常见,所用的鱼雷种类也较多,有直航鱼雷、自导鱼雷和线导鱼雷等。潜艇可在远、中、近距离和水面航行状态、潜望镜深度及深潜状态发起鱼雷攻击,以深水隐蔽攻击为主。为保证发现目标,潜艇上的噪声声纳和噪声测距声纳在进入伏击海区后需不间断开机,而潜望镜的使用较为谨慎和隐蔽,如果声纳及潜望镜不能保障攻击时,才允许短暂开启雷达迅速捕捉目标。潜艇使用战术导弹攻击敌方水面舰船,有近距离导弹攻击和超视距导弹攻击,近距离导弹攻击由潜艇直接发现目标并测定目标的运动要素诸元,然后发射导弹进行攻击。潜艇超视距导弹攻击是在岸上指挥所、己方水面作战舰艇或预警指挥机引导下进行,导弹发射后,由己方其它兵力进行中继引导,将导弹引向被攻击目标。潜艇使用战术导弹攻击与发射鱼雷攻击相比,具有潜艇发射阵位的位置选择较为灵活、占领阵位机动性强且简单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突防性差、容易被干扰和抗击的弱点。
潜艇在作战使用上有单艇作战方式和潜艇群作战方式。潜艇战术群使用鱼雷对敌方舰船和舰船编队实施攻击的作战方式,能充分发挥潜艇作战兵力的整体作战威力。潜艇群作战的战术战法主要有潜艇幕方式、阵地伏击方式、区域巡逻方式和引导截击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潜艇曾用潜艇固定幕作战方法成功击沉了纳粹德国的万吨训练舰“古斯特洛夫”号,导致近万人丧命。潜艇机动幕作战方法由纳粹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发明,即著名的“群狼”战术。“狼群”战术是使用集群潜艇对护航运输队实施攻击的战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实施潜艇战的主要战法。阵地伏击法一般用于对敌方舰船航行规律掌握较为全面的航路上,也常用于封锁敌港口、航道。在敌方舰船航路固定、航行频繁、海区气象水文条件适合潜艇隐蔽的海域较为适用,是一种“守株待兔”式的作战方法,因其隐蔽性较高而被各国海军常用。区域巡逻法是潜艇在指定的海区内,采取巡弋与待机相结合的方式,主动搜索和袭击敌方舰船的作战方法。引导截击法是在指挥所的引导下,潜艇在敌方舰船航线前方展开,并对其实施截击的作战方法,通常用于在开阔海域对预定目标实施集中连续打击。(作者署名:地平线下面)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