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中国是否需研发600吨级大飞机:欧洲都要放弃A380

新浪军事

关注

A380

外媒新闻

1月15日,空客宣布,如果阿联酋航空公司仍然不愿意下新的订单,目前世界最大的客机A380项目将被迫中止。

A380的最大起飞重量,根据型号和用户的方案选择差异,在560-600吨之间,和安-225已经没有区别。从MSN003号机在2007年10月交付给新加坡航空公司开始,A380运营到现在不过刚刚10年出头。

相同的技术水平下,随着客货机尺寸和重量的增大,它的设计制造价格、使用维护费用都会增加;这种增加并不是一个始终1:1的线性比例,而是复杂很多。因此客货机要不亏本,整个使用周期里,本身的油耗和飞行时间,必须要足够数量的人/货去分摊。

特别是在大幅度超出主流范围以后,由于逼近设计制造能力极限、超出多数机场的支持能力,其成本上涨的速度特别快。因此飞机要做多大,不是取决于能造多大,而是要权衡绝大多数任务中,人员和货物的装载数量、体积需求到底是多少。

安225发动机落后,需要六发

A380从技术上讲是相当先进的,全机的设计制造水平也非常高。其今天的致命困境,完全是总体设计上的基本定位出现巨大差错;使得绝大多数航空公司运营A380上都得不偿失——单次飞行成本太高,实际搭乘的乘客数量又严重不足,只能倒赔钱而引起的。

A380在90年代中期开始设计时,基于超级航空中枢的规划体系;大多数乘客在跨洋远程飞行时,首先要借助巨型客机飞到巨型机场,然后转机飞往下一级的目的地。比如此前从纽约到成都的航班,需要先抵达北京或者上海的国内最大国际机场,然后转机从北京/上海再飞往成都。

787足以执行绝大多数A380的任务

但实际上在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机场建设水平的普遍提升——这意味着很多的二线城市机场水平可以起降更大的客机,以及客机设计制造水平的进步;从纽约到成都这样的航班,可以通过165-245吨最大起飞重量、双发动机的波音787飞机,实现直达。

这意味着原本支撑600吨级大飞机的飞行任务中,绝大部分都可以用吨位减半、发动机数量减半的飞机实现,而且人员/货物运输过程更便捷——仅仅是少一次中途起降转飞,节省的成本就极其可观。

C929与波音787定位相当

这种情况下,A380丧失市场竞争力也就是必然的结局。类似原因导致经济上的得不偿失,也是安-225在苏联航天飞机项目下马以后被一度封存,虽然后来再度用于超大型货物运输,但第二架安-225的建造恢复工作,却无论如何都筹资不成无法开展的关键所在。

A380这样的顶级型号,在如此年轻的阶段就面临经济方面的死刑;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警示:飞机绝非越大越好,中国没有必要为了面子好看而去搞安-225和A380级别,最大起飞重量接近或达到600吨的巨型机。(作者署名:候知健)

热门评论

yeziyezi201602 19
编辑的误区,欧洲确实不需要380这种飞机,但中国和美国都需要。所以美国有C17飞机。225确实太大了,不经济,也没有几个机场可以飞。如果降低油耗,缩短跑道,225其实中国也需要。这种战略超大运,中国作为大国真的需要。
天津
回复TA
用户6339200370 13
志向不同,用途不同。中华民族志在世界,服务于世界人民,我们必须有这样的飞机。有了这样的飞机,才能满足未来我们在各大洲之间实现大规模的物质和人员的运输和机动,才能满足未来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更加广泛、深入的交流和贸易。本文作者的观点太近视了,不符合14亿中华儿女的志向。
北京
回复TA
人哪去了呢 11
技术储备还是要的。
上海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121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