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存在梦中的威慑力:台湾弹道导弹发展简史
弹道导弹是导弹武器中门槛较高的类型,冷战时期仅有几个大国具备独立研制弹道导弹的能力,热海峡对岸的台湾也曾进行过弹道导弹研制的尝试,不过由于技术底子差,直到2016年永久放弃时也未能结出果实。
台湾研制弹道导弹的念头最早出现在60年代,当时中国大陆已经完成了两弹研制,具备了较为可靠的核打击能力。而美军在60年代初却逐渐撤出了部署在台湾的核武器,这使得台湾当局失去了安全感。1964年,台湾当局在中山科学院下增设了核能研究所、导弹研究所和电子研究所。到了1976年,中山科学院又设立了“青峰计划管制室”,并开始研制代号为“青峰”的短程弹道导弹,这是台湾尝试研制弹道导弹的开始。
由于技术基础薄弱,“青峰”研制组决定以现有导弹作为参考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台湾得到了以色列方面的帮助。以色列在1973之后引进了美制MGM-52C“长矛”战术弹道导弹,这是美国陆军第二代战术导弹。“长矛”采用了可预贮液体推进剂,其推进剂贮箱为两个预贮式全密封铝质圆柱形贮箱,前面是燃烧剂贮箱,后面是氧化剂贮箱,储存时间可达5年之久。70年代是弹道导弹扩散最快的时期,“长矛”被美国出口到多个国家,包括英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德和以色列。
“长矛”导弹的技术水平在70年代是绝对先进的,它告别了第一代弹道导弹要临时加注燃料的繁琐;采用由加速度表、二自由度气浮陀螺和自动气象补偿器组成的惯性制导系统;可使用多种战斗部;拥有履带式底盘机动性强,想要复制这种导弹绝非易事。即便有以色列方面提供技术和样品,中山科学院直到1980年才正式宣布“青峰”导弹研制成功。1981年10月10日,“青峰”导弹在台北首次公开亮相,从1983年开始装备部队。
“青峰”弹道导弹弹长6米,最大直径为0.6米,全重1500千克,其中弹头重400-500千克。“青峰”最大射程为75-130千米(视弹头重量有所不同),制导方式为简易的惯性制导,命中圆概率偏差约150米。导弹动力系统基本继承了“长矛”的可贮式液体火箭发动机,氧化剂采用抑制性红色发烟硝酸,燃烧剂则是偏二甲麟。和“长矛”不同的是,“青峰”只配有单一的高爆弹头,只能杀伤地面无防护目标和地面工事,另外“青峰”为固定阵地发射设计,没有“长矛”的越野机动底盘。台军一共部署了40部“青峰”导弹发射架,主要装备在金门、马祖地区的陆军部队。
在“青峰”研制成功后,台湾当局有了更大的野心,在“青峰”的基础上制定了“天马导弹计划”,试图开发射程超过1000千米的中程弹道导弹。蒋经国曾拨出专款180亿元台币,作为“天马计划”的研制经费,并要求在7年时间内完成包括导弹弹体和地面引导系统的研制工作。中山科学院从 1981年开始全面展开“天马”导弹的研制工作,1982年样弹完成了首次试飞。不过此时大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拉拢中国政府对抗苏联,美国政府强势阻止台湾的中程地地导弹的开发工作。美国的介入直接导致了“天马计划”下马。
美国的阻扰并未打消台湾当局研制弹道导弹的念头,“天马计划”改称“逖靖计划”相关工作开始转入地下。“天马计划”虽然夭折,但相关技术被“天弓计划管制室”吸收,最终成功就是如今的“天弓 I ”型、“天弓 II ”型远程防空导弹系统。李登辉上台之后,加大了军事方面的投入。台湾当局于1991年在中山科学院设立了 “航天与太空工业技术研究中心”,并且每年向该中心拨款20亿元台币作为研究经费,以此作幌子继续研制弹道导弹。
1997年,台湾军方又提出两项导弹研制计划,一是在“天弓 II ”防空导弹的基础上研制“天戟”短程地地导弹,二是在“雄风 II ”反舰导弹的基础上研制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天戟”也被叫做“天弓IIB”,充分说明了与这款远程防空导弹的血缘关系。该弹弹长约9.1米,弹径约0.4米,最大速度4.5马赫,最大射程320千米,有效载荷仅有150千克。用远程防空导弹改弹道导弹并不稀奇,我军的HQ-2防空导弹也有地对地改进型,就连隔壁的韩国也利用“耐基”防空导弹改装了“玄武-1”弹道导弹。
由于脱胎于防空导弹设计,“天戟”的弹体受限制较大,加上台湾在弹道导弹导弹制导系统方面进展一般,所以其精度甚至比“青峰”还差。而在“雄风II”反舰导弹基础上研制的巡航导弹就是曾经红极一时的“雄风”-2E,两者血缘关系其实很淡,后者仅仅是利用了前者的主动力系统,在气动布局、弹体结构、制导方式上都大相径庭。“雄风”-2E也是目前台军唯一可靠的远程导弹。
前些年台湾媒体还曾反复提到一款弹道导弹,名叫“云峰”,不过由于媒体引用资料和叙述相差极大,“云峰”的真面目一直未能揭开。目前来看,“云峰”导弹有两种可能,第一是“逖靖计划”在90年代转入地下秘密研制后的成果,其宣称达到1500公里以上的射程也与该计划指标相符合。第二种可能就是在“雄风III”基础上改进的地对地导弹,不过以“雄风III”的技术基础,要想达到1000公里以上射程还是十分困难的。不过“云峰”导弹已经在2016年正式停止研制,估计是长时间未突破技术瓶颈的无奈之举。
台湾当局虽然搞了近40年的弹道导弹,但只有技术水平较为初级的“青峰”和“天戟”有了实际成果,其中仅有“青峰”进行了实战部署。这样长时间的投入和极低的产出,也从侧面说明弹道导弹的研制绝非一般机构能够掌握,想要弄个会飞的大炮仗不难,但要具备突防能力,拥有适当的射程,还要准确命中目标就很有学问了。(作者署名:啃花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