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解密为何西方坦克都是7对而中国只有5或6对负重轮

新浪军事

关注

负重轮,即承重轮,坦克履带中间的轮子,主要用来承受坦克的重量和规正履带。在中国军迷口中,“5对负重轮”已经变成了中国59坦克系列的代名词。而后来研制的96、99坦克变成了6对负重轮。但西方主战坦克很多都是7对负重轮,这有什么区别呢?

轮子越多,战斗力越强,显然是不科学的。

看起来确实很弱

火力、防护、机动三点永远是坦克难以取舍的问题。想要坦克装甲防护更好,相应的坦克就会变的更重。但是车体过重的话,机动就会变差,容易陷进泥土中。为了减小坦克对地面的压强,就需要更多的车轮。

以一辆60吨的坦克为例,假设它有6对共12个负重轮,那么在地面行驶时每个轮子需要承担5吨的重量。在经过一些较软的地面时就有可能陷入泥中。如果换成7对14个负重轮,每个轮子只需要承担4吨多的重量,软地面行驶能力就能得到提升。

所以不太适合南方水田地区

除非它再加几个负重轮

减少了重量,相比99更适合南方地区

技术进步,加负重轮

中国最早的59式中型坦克,自重36吨左右,采用的是经典的“5对负重轮”,在南方作战时很容易陷入泥中,为了能够适应南方作战,同时又因为技术的限制,中国只能根据59坦克研制出缩小版的62式轻型坦克,采用的同样是5对负重轮,但被迫减小了装甲防护,重量只有21吨。以此来适应南方环境。如果技术足够的话,肯定不会去牺牲装甲防护,而会是修改车体或者增加负重轮数量。

而随着技术的上升,中国近几年新研制的VT5轻型坦克,估计自重在33-36吨左右,采用6对负重轮,虽然重量增加了,但是相应负重轮也增加了,同时马力也得到增强,可以让它在恶劣道路中仍然能够飞奔。

技术进步,减负重轮

(如果我没数错的话)

二战时因为技术的落后,为了增加坦克的防护,重型坦克都只能安装了大量负重轮来提高通过性,英国39吨的丘吉尔重型坦克居然高达9对负重轮,而许多德国坦克甚至采用了恐怖的交错式负重轮,这简直是后勤保障人员的噩梦。

但随着坦克技术的提升,德国如今的豹二坦克不仅比虎式坦克还重,却只有7对负重轮。与豹二差不多重的英国挑战者坦克,使用的是6对负重轮。

在一方面来讲,越轻的坦克轮子越少,越重的坦克轮子越多。这也没有错,但并不全面。

美国的M1A2坦克战斗全重为66吨,是7对负重轮,梅卡瓦Mk3型坦克战斗全重61吨为6对负重轮,日本10式主战坦克44吨为5对负重轮。可是印度的阿琼主战坦克,战斗全重近 59吨(轻于梅卡瓦)却是7对负重轮。

自重58.5吨,采用了7对负重轮

可能是为了更适应印度多雨泥泞地区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还是看每个国家对坦克的要求,因为负重轮越多,出现故障的概率就会越大,虽然坦克越野能力强了,但负重轮行程会越小,越障能力越差。如果一味的追求负重轮数量,导致与坦克重量、马力不平衡的话,可能就会出现韩国K1反坦克墩那样的尴尬。

但人家有碾压全世界的1500马力燃气轮机

任何障碍都不在话下

(作者署名:军武次位面)

热门评论

用户6192318366 11
我是来看最后一张图的,伸展运动开始:1234。。。
河南郑州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1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