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导距实战部署还多远 与美相比还有一明显短板

新浪军事
兵工科技(微信ID:binggongkeji)

据中国国防部网站发布消息称,2018年2月5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预期目的。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
很多读者知道,此前中国已经进行过3次中段反导拦截试验,那么最新这次试验的成功,表明我国中段反导技术达到了什么阶段,距离实战部署还有多久?
在最新这次中段反导试验之前,我国分别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2014年7月进行过陆基反导技术试验,3次试验均达到预期目的,加上最新这次反导试验,国外媒体有分析认为,很可能是验证动能杀伤器捕捉、命中目标能力的试验。这些试验的成功,表明我国具备了将动能杀伤器准确投放到预定位置,并使之准确碰撞命中目标的能力。相比之下,从2001年起至2008年12月5日那次地基飞行中段拦截试验止,美国导弹防御局共进行了47次使用动能杀伤器技术的拦截试验,成功37次,成功率为79%。可见在动能拦截器方面,我国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技术水准。

图注:美国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位于弹头整流罩内的动能杀伤器
弹道导弹防御被形容为“以子弹击中一颗飞行中的子弹”,并且在击中之前,有时还需要将“真子弹”从一大群“假子弹”中区分开来,其难度与复杂性可想而知。因此,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高度信息化的武器系统,要想拦截并摧毁来袭弹道导弹或弹头,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必须准确地执行和完成对来袭弹道导弹的探测、跟踪、识别、弹道计算、确定拦截方式、选定拦截时机和拦截点、进行任务规划、下达拦截指令、发射拦截器、评估判断拦截效果、实施再次拦截等一系列运作过程,故而需要具有相应功能的模块予以保障,如预警探测、跟踪和制导系统,拦截系统,作战管理、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等。我国几次反导试验成功也可以看出来中国在信息处理、侦察预警、拦截武器、信息传输、制导精度和反应速度等各种尖端技术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动能拦截器、精确探测跟踪与末制导技术、空间作战平台总体技术与平台战时测控技术等一系列导弹和空间作战武器前沿科技领域达到了先进水平。

图注:中远程弹道导弹飞行弹道示意图,红色区为助推段,黄色区为再入段,蓝色区域段即为其飞行中段,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主要就是针对弹道导弹的这一飞行弹道区间进行拦截作战
当然,与美国、俄罗斯相比,我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仍存在差距。就预警探测来袭导弹而言,我国现阶段还有一些“缺项”或者说“短板”。譬如,美国地基飞行中段拦截系统由国防支援系统卫星、高轨道“天基红外系统”卫星、“太空跟踪与监视系统”、升级的早期预警雷达、海基X波段雷达、地基拦截弹以及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系统等组成。其预警探测、跟踪和和制导系统就包括各种卫星、各种雷达等,这其中每一个构成要素或系统都是高技术的结晶,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