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飞歼9失败后为何歼10能大获成功 秘密都在这三点

新浪军事

日本战后海外出兵对我有何启示
歼10战斗机成功,是中国第一次自主研发成功三代机,飞机采用了先进的鸭式布局和电传飞控,以及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还有先进的综合数字化航空点子设备,以及先进的空空导弹,空地导弹等。
虽然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一些外国的援助,但是核心的总体气动,结构设计,飞控系统,部件等等,大部分都的自己独立完成的,不论以任何角度来说,歼10都是一种优秀的三代战斗机。
有人或许会说,难道不是全盘抄袭外国人的飞机,尤其是以色列的LAVi战斗机?

以色列的LAVI战斗机长得和我国歼10有点像,是一种烂尾飞机
这是西方媒体经常宣传的论调,首先歼10的基础是我国70年代就开始独立研发的抬式飞机,外加歼9战斗机项目的试验计算,我国对鸭式布局不是一无所有,而且1982年宋老到北京开会的时候自己做的歼10模型,和最终歼10成品相差无几,这代表歼10是我国自主设计的,具体和LAVI飞机有些细节相似,这个很正常,而且LAVI战斗机是一款烂尾飞机,飞机阻力太大,航程不达标,而且飞控有严重问题,大迎角飞行的时候有严重的上仰问题,难于控制。
说实话,歼10战斗机成功,是几乎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我们看看宋老的工作经历,最早在沈阳飞机研究所上班,做战斗机战术技术论证,气动布局专业组创始人之一,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战斗机需要哪些技术才能满足需要,哪种气动布局才能达到最佳性能。
歼8战斗机的两种路线都是他首创提出来的,一种是单发10吨以上推力两侧进气,一种是双发中等推力两侧进气,最终由于发动机的限制,采用了后者,这就是歼8战斗机家族,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宋老在沈阳做了好久的冷板凳,实在忍无可忍,自己跑成都找事做,这就是歼9战斗机。

歼9飞机的失败,让新成立的成都所遭受严重打击
歼9战斗机创了史无前例的记录,中国战斗机最高指标,飞行高度26公里,最大速度2.6马赫,这个记录全世界也只有美国的SR71和米格25能达到。
歼9飞机和宋老经历的东风113一样,都死于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不看看自己手里有几把米,就去追求白富美。
歼9失败了,连样机都没造出来,成都所就陷于无所事事的境界,员工满心茫然,经过努力宋老从国家争取到歼7III项目,这个项目是成飞132厂干得差不多的项目,最终由行政命令直接强令移交,移交过程对成飞很痛苦,自己的辛辛苦苦的果实让别人拿走了,但是国家也别无选择,不给成都所新项目就等于屠杀。
在歼7III项目上,原来对于歼7制造改进经验满满的成飞,主推测绘仿制,原型都是米格21飞机,不过一个是BS小头型号一个是大头MF型号,细节差不太多,成都所那时候开始三代机歼10的初始研发,不过歼9失败,年轻的成都所没人画过飞机图纸,所以坚持走参照设计路线。

歼7III战斗机由于照猫画虎,发动机和气动布局没有大改,总体变化不大
歼7III在技术上也成功了,武器,火控电子设备优于原版米格21MF,成功在于宋老提出的理念,宋老要求:对飞机设计来说,必须走自己创新道路,不能停留在仿制上,歼7III成功在于设计思路一定要按照自行设计程序进行,全部按自行设计程序进行,严禁照搬照抄,未经自己设计协调的数据不许使用,就这么过来,一个可以简单测绘仿制的型号,硬生生让宋老搞成了全新设计型号,结果通过歼7III,成都所上下都得到了锻炼。
宋老的话就是:盲目抄一次,我们的设计队伍就报废了,而且无法处理飞机在研制和使用过程中的设计技术问题,无力解决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推卸责任。

FC-1战斗机也贯彻自主设计的理念,全机随便改,飞的好好的,有问题轻松搞定
歼10成功的秘籍在于,3大管理理念,这三大管理理念,也指导了FC-1枭龙战斗机和歼20战斗机的成功。
第一个就是全机各系统都要从上而下进行设计,自下而上进行综合。简单点说手里有多少钞票买多少东西,而不是想买多少就买多少,实在刚需的东西,砸锅卖铁也要拿下。
歼10战斗机有16个大系统,91个子系统,120家单位联合攻关,所以协调问题特别突出。
第二要求所有大系统都要由总体设计单位进行综合,不许大系统厂家独行其是,不管别人死活,谁大谁小,谁上谁下,飞机设计师听取各方意见后综合考虑说了算。
第三必须全过程分阶段经过科学验证后优化迭代,最后一点尤为重要,设计制造试飞各个阶段都是如此。只有这样,研制出来的飞机才是好飞机。
俗话说,战斗机是一个高精尖的科技产品,设计过程中总会遇到不计其数的问题,没有谁可以轻松一步到位,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要认真分析,计算,验证,步步为营,找到问题根源,加以改进提高,多次重复才能有理想的结果。(作者署名:大水)

歼20在这三大理念的指引下,进行了几十轮的设计改进,最终远远超出客户要求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