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我军为何瞧不上俄弹炮防空系统 精度太差杀伤力有限

新浪军事

关注

2006年,中国从俄罗斯引进2艘956ЭМ改进型现代级导弹驱逐舰,138泰州舰和139宁波舰,这两艘排水量7800吨的巨舰,引发了无数国内媒体的追捧。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使中国海军第一次接触了在当时还算先进的俄制武器,例如130毫米双管舰炮,日炙超音速反舰导弹,施基利中程防空导弹,以及音乐台,顶板,灯罩,低音帐篷等高性能雷达,这些武器对中国海军的装备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借鉴这些舰载武器,自主研制了H/PJ38式单管130毫米舰炮,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海红旗-16舰空导弹,海鹰S/C雷达舰载三坐标雷达和国产化的音乐台超视距雷达。可以说,没有从俄罗斯引进的现代级,就没有中国海军近十五年的井喷式大发展。

然而,人们发现,中国海军唯一没有看上的,竟然是956ЭМ上面两座先进的3М87卡什坦弹炮结合近程防空系统。该系统采用双联的多管近防炮和近程防空共架,是俄罗斯在21世纪的标准舰用近程防空系统,已经近十几年来广泛安装于涅佐夫号航母,22350、11356、和20380导弹护卫舰上面。

“御用摄影师”拍过的中国舰机

很多网友也特别喜欢卡什坦,原因是这套武器系统造型科幻,拉风巨酷,很多军迷以武器外形来衡量作战性能,认为卡什坦这样的武器才是中国海军最需要的。

卡什坦系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弹炮结合。它将2门30毫米舰炮与8枚SA-N-11 导弹安装在同一基座上,弹炮接收同一火控信息,回旋、俯仰同步。这种弹炮一体化的设计将防空导弹和小口径速射炮按指令在不同距离拦截来袭导弹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大大提高了弹炮结合击毁来袭目标的比率。

但是,中国海军并没有瞧得上卡什坦,尽管中国在引进改进型现代级的时候,上面就装备着卡什坦武器系统,但中国海军也未就此仿制,也从没再次进口,在今年或明年的现代级中期升级改装时,泰州舰和宁波舰上面的卡什坦系统,很可能被拆除扔进垃圾箱。

中国海军瞧不上俄罗斯卡什坦近防系统的主要原因,是卡什坦的性能比较差劲。卡什坦的电子设备较落后,系统反应时间长达6.5秒,防御超音速导弹目标很吃力。耗电量巨大,吃电严重,整个系统重达18吨,只能安装在大型战舰上。卡什坦系统采用双联的AO-18K多管加特林机炮设计,由于双联舰炮在齐射时天然的不一致,会存在炮管(自动机)之间的相互震动和干扰,这是先天性缺陷,无法后天弥补。而且卡什坦还采用了双臂式的外侧布置炮管,所产生的干扰力矩更大。

再加上该炮的初速只有890米/秒,弹道弯曲,30x165mm的弹药只有普通杀伤爆破弹和穿甲燃烧弹。6管30毫米机炮属于内能源型自动机,炮管驱动是气动的,就是靠火炮发射的燃气驱动炮管旋转,炮管转速在射击十几发才能稳定,射速和炮管转速都不均匀,初始射击和稳定射击时的弹道都不一致。上述原因导致卡什坦的火炮精度极为低下,对反舰导弹的毁伤效果有限,难以实现有效拦截。完全无法应对高亚音速掠海反舰导弹,不得已,俄国人在炮架上另外增加了8枚近程防空导弹,属于画蛇添足的设计。

俄罗斯的新一代卡什坦武器系统,海铠甲系统,移植了陆基的铠甲防空系统的部分技术,造型更加拉风,性能也就那么回事。

中国海军更喜欢外能源的大威力机关炮,从1985年开始发展730型7管30毫米近防炮,这种武器借鉴了美国GAU-8/A型30毫米加特林机关炮的优秀性能,弹道平直,射击精准,可以有效的拦截2马赫以下的反舰导弹。

中国进而还在730炮基础上研制了射速超过1万发的11管30毫米的1130炮,可以拦截速度更高的超音速导弹。730炮和1130炮自服役以来,已发展有多个型别,生产了近百套,还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除美国密集系统以外,时间装备数量最多的舰载近防武器系统。(作者署名:科罗廖夫)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