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扫雷舰采用新型材料造舰身 装备无人扫雷器

新浪军事

中日海军万吨驱逐舰的下个十年
据报道,3月16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二艘淡路级扫雷舰“平路”号(舷号305),在日本联合造船公司横滨鹤见造船厂码头举行服役仪式,今后将与首舰“淡路”号(舷号304),一起编入扫海队群下属第一扫雷队,另外该级的三号舰预计于今年内开工,到2021年服役。淡路级扫雷舰主要用于替代去年全部退役的3艘八重山级扫雷舰,是日本继江之岛级扫雷舰后第二种使用复合材料制造的舰艇。

传统的水雷是利用钢制舰体带有磁性的特点,配以磁性敏感引信,一有信号就引爆,而扫雷舰任务是近距离与水雷打交道,自然要避免产生磁性,因此壳体绝不用钢。日本此前多型扫雷舰,都用木材建造,包括已经退役的八重山级扫雷舰,但是木质舰体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使用新型材料建造扫雷舰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比如此前俄罗斯服役的12700型扫雷舰,使用的是玻璃钢增强型材料。
淡路级使用“碳纤维强化塑料”来制造舰体和上层建筑,这是一种多层复合材料,其内外两层为碳纤维强化塑料,中间夹有一种高密度乙烯填料。这种多层复合材料,可以有效改善单独使用碳纤维材料时造成的水中噪音辐射难以防护的问题,另外,由于中间夹有高密度乙烯,可以有效提高该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同时还有有很强的耐腐蚀性,而且使用复合材料制造的舰体表面更加光顺,有助于提高舰艇的隐身性能。

淡路级扫雷舰长约67米,宽约11米,标准排水量690吨,满载排水量800吨,采用非磁性动力系统,使用由三菱重工研制的6NMU系列非磁性柴油机作为主要动力源,最高航速为14节,单舰造舰18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7亿)。
舰上配备有ZQS-4型可变深度水雷探知机,用于探测水下不用深度的水雷,之后使用一次性的水雷自毁器,通过光纤系统进行远程控制,利用搭载的低灵敏度的高性能炸药摧毁水雷。同时还搭载有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研制的“莱姆斯600”水下无人潜航器,该款潜航器装备有侧扫声呐,可以精确地检测航路上布设的水雷并进行数据传输。自卫武器为一门JM61-RFS式六管20毫米自动机炮站。
淡路级的特点,一是使用新型复合材料制造舰身,二是装备了无人扫雷器,而无人扫雷器可以有效提高扫雷效率,减少人员和舰艇在执行扫雷任务中的伤亡率。但无人扫雷器并不能单独存在,需要猎雷声呐为其提供情报支持,随着技术的发展,猎雷声呐和反潜声呐有合二为一的趋势。

继淡路级之后,日本可能会不再发展专门的扫雷舰,而是研制自主式无人猎雷潜航器,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开放式结构,安装有用于水下探测水雷的数据库和处理器,可以更加快速有效的发现水雷信息,并及时反映给水雷自毁器进行水雷排除。届时,这种自主潜航器可以安装在任何一种吨位级的舰艇上,整合到作战系统中,使其变成专业的扫雷舰。(作者署名:利刃/老章鱼)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