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中国舰载机技术再创获突破 这款预警机上舰领先美军

新浪军事

关注

最近,伴随着第一条国产航母002型首次出港海试,和国产航母有关的一些话题又重新活跃在了网络上的各个角落。结合上也是在近期进行了首飞的歼-15D舰载电子战飞机,和航母配套的各类特种作战飞机自然也博得了很多人的关注。

而这其中,大家最翘首以盼的莫过于舰载固定翼预警机这个机型了。这种在现代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被誉为“战场力量倍增器”的机型,和舰载电子战飞机一道,够成了一个成体系的舰载航空兵力量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说,要想打造一支如美国海军航空兵那样让我们梦寐以求的力量,那么这些高技术特种机型都是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舰载固定翼预警机领域的研发方面也投入了比较大的心血,不过就目前爆出的JZY-01这款以运-7为基础平台而设计的舰载固定翼预警验证机而言,其成熟度可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以全新设计的平台为基础的新型舰载预警机目前还是处于紧锣密鼓的攻坚阶段,我们想要一睹其真容恐怕还需等待些时日。

(JZY-01选用了运-7作为其基础平台就注定了其只能是一个单纯的预警机雷达验证机)

纵然将来这款新型舰载预警机按时完成了节点,我们见到的恐怕也只是一款类似美国海军E-2D的“鹰眼斯基”。如果考虑到我国在这类特种机平台与动力方面的短板与缺陷,这款“鹰眼斯基”的综合性能未必会强过E-2D“先进鹰眼”。

不过,近期有航天科工某科研院所在其发表的一篇八股文中曝光出已经攻克的一项被称为“小型化米波共形天线”技术,或许可以帮助我国在舰载预警机领域完成对美国“先进鹰眼”的赶超。

看到这里估计有朋友发出疑问了,这项“小型化米波共形天线”技术的攻克和我国赶超美国的“先进鹰眼”有什么联系呢?我们的预警机不是主要在平台和动力方面存在缺陷吗?

其实,这关系还是很大的。我们都知道,现代的典型预警机大部分都是将预警雷达天线安装在一个盘型天线罩中,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头上顶个盘子”的模式。而这个“盘子”对于预警机平台而言,却是个不小的累赘,因为它对一款飞机的整体气动布局有着很不利的影响,预警机必须通过多种如加装腹鳍、多垂尾设计等手段来尽可能的消除这些不利影响,加上“盘子”本身不小的重量和外形,自然会给预警机平台带来更多的结构死重和飞行阻力。

也正是受“顶盘子”这种模式种种弊端的影响,各国在下一代预警机设计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提出了将雷达天线共形化融合进机身的思路,尽可能的减少对预警机整体气动布局的不利影响,做到减阻和减重的效果。而前面提及的我国所攻克的“小型化米波共形天线”这项技术中的“共形”这个技术特征,如果运用到我国未来的舰载预警机上,就可以抵消那些因为要妥协于“盘子”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样以来,使用共型化雷达天线的预警机,自然不会对平台与动力有太过敏感的需求,是另辟蹊径解决动力与平台短板的方式。

(G-550预警机上所采用的这种模式,虽然并没有达到共形天线的水准,但思路是正确的)

除了“共形”这个技术特征外,这项技术中的“小型化米波天线”对于我们的舰载预警机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当下这种第四代隐身战斗机技术不断扩散的大背景下,无论是陆基还是舰载预警机,其所面对的主要威胁都转变为了隐身战斗机。

预警机为了保障自己的战场生存性,如何做到对隐身战斗机的有效探测自然也成了评判一架预警机先进与否的标准之一。而在各类针对隐身战斗机的技术中,米波反隐身雷达显得尤为简单与高效,如果能将米波反隐身雷达集成到预警机上,这将极大的提高预警机的反隐身效能及战场生存能力。

不过传统的米波雷达的问题在于,体积过于庞大的天线和重量是限制其集成到机载平台上最为关键的障碍,这些我们可以从近年来我国推出的一系列名声在外的米波反隐身雷达型号如JY-26、JY-27那庞大无比的天线阵列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就连以工作波长较长而知名的美国“鹰眼”系列舰载预警机,其采用的也只不过是接近米波的分米波频段,由此可见传统米波雷达想要集成上预警机的困难程度。

而“小型化米波天线”这项技术的攻克,则可以说是扫清了米波反隐身雷达集成到机载平台道路上的最大障碍。结合上前面所提及的共形天线优势,在这种技术支持下所打造出的舰载预警机完全能以另辟蹊径的方式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规避平台与动力的短板。毫无疑问,这种舰载预警机明显能够比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舰载预警机E-2D“先进鹰眼”更能满足未来战争中的各类需求。(作者署名:利刃/QG)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