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印度苏30凭什么能发现我歼20 其机载雷达性能并不高明

新浪军事

关注

中国南海石油安全地缘战略思考

近日,有俄罗斯媒体援引印度方面的报导称,印度空军的苏-30MKI战斗机使用雷达在中印接壤地区探测到了中国的歼-20隐身战斗机。印度媒体称此事发生在今年一月,而此时的中国空军正在高原进行例行的空战演练,歼-10和歼-11等现役战机也参与了演练。

的确,现代战斗机的火控系统能在雷达“发现目标”后能够大致通过反射回波信号的强弱,来大致判断出搜索到的目标类型:以苏-35装备的N035“雪豹”雷达为例,其官方宣称对雷达反射面积为0.01平方米的目标探测距离为90公里。倘若这个数据准确无误,那么某个目标在90公里处突然“现身”于雷达屏幕上,那么这个目标的雷达反射面积就确实应当在0.01平方米左右。

但是,雷达反射面积为0.01平方米的单位有着很多种可能性:杂波,干扰回波,或是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有时还会是飞越山脉的候鸟。

因此,若将这个“印度战斗机探测到歼-20”的新闻场景还原一下,我们便可以得知苏-30MKI战斗机的雷达屏幕上并没有(也不会)“明码标价”地标志出哪个光点是歼-20,哪个光点又是“翔龙”高空长航时无人机。

那么,印度媒体称印度空军苏-30MKI战斗机探测到了歼-20,其实是完全没有依据的空谈:专业的飞行员绝对不会将雷达屏幕上的光点直接下定论为何种物体,因为除了那个孤独的光斑,没有任何其它实证可以证明这一推断。

事实上,在边境摩擦/伴飞/拦截等空军战斗机常见的“国际交流项目”当中,见诸报端最多的其实是“A国战斗机在咬尾飞行中拍下了B国战斗机的后半球照片”,或是“A国战斗机对B国战斗机实施了雷达锁定”这样的消息,至于“探测”一说,完全可以说是闻所未闻了。

具体而言,战斗机的雷达和预警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具备“照射火控”的功能:简要来说,就是在雷达扫描过程(对高度确定的空域需要的时间长达数秒)中发现的目标,使用雷达波进行持续不断的照射,以获取其确定的方位和高度坐标,还有相对距离,并不断更新数据。被照射的目标即称为“锁定”(或被锁定)。

只有到“锁定”的地步,战斗机才能向这个确认的位置发射导弹。当然,如果敌军目标忽然屏蔽掉了本机的雷达波反射,那么就会出现“丢失目标”的情况。

把这个原则带入现实情况,倘若苏-30MKI的雷达真正探测到了这个若隐若现的疑似隐身战斗机目标,那么它一定会尝试着去锁定这个目标——这其实已经是不同国家的战机遭遇对方时的“惯例”,只有日本自卫队才会捏着小拳头对此表示抗议。

但是,从新闻上看,我们找不到任何有关“锁定了歼-20”之类的论述,足以得见所谓的“印度媒体”到底有多么不专业。

即便退一万步,印度人发现的不是歼-10或歼-11,确确实实是歼-20的话,那也不能引申到“歼-20的隐身性能和三代机并无差异”这种说法上:美军的F-22A和F-35系列隐身四代战斗机在训练、演习、转场乃至于航展场面上都要大量使用增大雷达反射面的“龙波透镜”,以达到增大雷达反射面,让潜在的敌对方无法得知其真正的雷达反射特征,或让空管人员能够正确调度隐身战斗机的起飞和降落。(作者署名:利刃/TO)

《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