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维和部队装备60年前老装甲车 中国也曾大量引进

新浪军事

M1坦克被击中对我主动防护启示
在南苏丹的维和战场上,有这么一款属于越南维和部队的装甲救护车显得格外地引人注目。乍一看,它的外形酷似中国陆军新式摩托化步兵的新坐骑“六轮长轴猛士”,贴合了当下流行的“轮式防护高机动车”风潮。但实际上,这辆装甲救护车的车龄却出人意外地长,说它是“年过花甲”是一点都不为过。

图为加高加长后的越南“新型装甲救护车”。
事实上,这款用于维和部队的装甲救护车改造自前苏联设计制造的装甲输送车BTR-152,后者设计于上个世纪50年代,是这一时期苏联和其华约仆从国最先进的轮式步兵运输车辆。
但很快,有着8X8革命性布局和外形的BTR-60就进入苏联陆军服役,取代了由ZIS-151卡车(中国的仿制型称为解放CA10和解放CA30)改进而来的BTR-152,这些“剩余物资”遂大量进入北越这种“外围盟国”,成为了这些国家摩托化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为越南陆军现在依旧大量装备的BTR-152装甲输送车,其车顶依旧是开放式。
当然,中国陆军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接受了数量庞大的BTR-40/152轮式装甲输送车,前者还有仿制型号,称为55式装甲车。 不过,中国陆军部队中的这些过时装备很快为国产化装备所替代,眼下我们只能在博物馆或军事主题公园里寻得它们的踪影。
而近期新进入中国陆军摩托化部队服役的“长轴猛士”虽然和BTR-152有几分神似,最大整备重量也都在9吨上下,但其内在性能已经远远超过后者。

图为6轮型二代“长轴猛士”。不细看和BTR-152还是有点难以分辨的。
比方说,二代长轴猛士标配的发动机是东风康明斯生产的280马力增压发动机,而BTR-152原厂标配一台110马力柴油发动机,越南陆军的改进型则为其换装了一台130马力发动机,但二者间的功率依旧相差了一倍还多,这体现在实战机动中就将是压倒性的差距。
而在防护性上,二者的差距更是大得无法想象。“长轴猛士”属于标准的防护型装甲车,起码具备全向防御100米外射来7.62毫米穿甲弹的能力,且能加装V型防雷板,用于防御维和作战中常见的路边炸弹(IED)和反坦克地雷。

图为进入博物馆展示的BTR-152。可见其后部载员舱是开放式的。
而BTR-152的本质,其实就是ZIS-151卡车的“贴皮车”,在四周加装了防御范围有限的装甲板,至于顶部防御那就完全无视了(事实上,BTR-60的第一个版本在车顶也毫无防御)。而碍于“刚刚够用”的动力系统,大部分的BTR-152终其一生都未在载员室顶部加装装甲顶棚,越南的“新型装甲救护车”可以是说是个例外,但换装130马力发动机便可以说是这么做的代价了。

图为同样活跃于维和战场的WZ551系列装甲车。
而越南人这么做的原因,无非是囊中羞涩,外加汽车工业无力提供合格的底盘。目前,由于要兼顾防地雷、防火箭筒性能以保障乘员安全,国际市场上的“防护类轮式车辆”价格普遍水涨船高,一辆车几十万美元已是常态。
当然,若有成熟底盘的话,自主改造的价格会降低不少。而越南汽车工业迄今为止基本是零,自然也就无法提供底盘以供军方改造,越南陆军也就只好改造其现有的BTR-152系列车型,反正涂上红十字标志充当救护车使用,既保证了面子也避免了危险。至于真正遭遇了危险,这辆BTR-152和其中的乘员命运如何,那也就不难想象了。(作者署名:利刃/TO)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