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中国打通海陆空界限搞一体化防空 但距美军还差一步

新浪军事

关注

近日,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军兵种的多个防空部队,到空军新建立的空防基地进行“蓝盾-18”多军兵种地面联合防空演习。通过空军空防基地将各军种防空单元作战组网,构建作战体系,让目标、信息、情报与火力衔接各方面融合起来。显然,我军正在朝着形成大区域联合防空迈进。

当然,大防空显然没那么简单,跨军种要如何打通指挥管制的障碍,发挥联合防空的效能是非常大的一个问题。按照美国经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按照美国经验,我们处于什么位置。

△陆军的红旗-16参加“蓝盾-2018”演习,演习指导组主任强调将各军种结合起来的综合体系将大大提高防空效能

歼20被印度“发现”背后的真相

美军在冷战后期开始重视联合作战,尤其是两栖登陆作战会有陆、海、空军外加海军陆战队的参与,战区的地理环境与指挥体系同样复杂,若是各军种各自为政就很容易被敌军各个击破。尤其在冷战后,巡航导弹与弹道导弹成为防空部队的主要威胁,它们利用地形掩护或速度优势,严重压缩防空部队的反应时间,只有联合作战才能扩展各自的防御纵深,提高各武器的拦截机率。

△美军的联合防空概念是综合各种防空平台的特点,形成对各种威胁的联合反制能力

美国将联合防空反导作战的第一层称为“联合计划网络”(JPN),这指的是各军种非实时或近实时的作战计划信息整合起来。例如各部队的责任区域、交战区域、预计投入的兵力数量、禁止开火区域(如平民住宅区)、友机出入的空中走廊等。透过这些计划信息的交换,各部队能够有一致的战术态势,避免资源重复投入或者形成三不管地带。

美军的“全球指挥管制系统”(GCCS)就是一种三军通用的联合计划网络,虽然三军因应各自需求有开发不同的软件版本,但能在相同的军用网络上连通,参谋人员可在计算机上进行作战规划与协调。

△美军的“全球指挥管制系统”提供全球数字地形数据,使参谋人员连网就可下载,并标注敌我双方的信息

第二层网络是“联合数据网络”(JDN),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又称为Link-16。JTIDS由于计划规模宏大,发展了多种终端,从战舰、预警机、战机到地面防空系统都可安装,最新版本甚至安装到导弹上而成为“联网武器”(NEW)。由于JTIDS包山包海,常有人误以为这就是联网作战的终点,但事实上却非如此。

由于JTIDS来者不拒,如同现代因特网,交换信息与网络联机的质量都呈下滑趋势。如部分雷达的滤波性能太差,将大气扰动或雨滴飘送当成了“鬼影”而送到JTIDS网络上;或者是平台坐标没有校正,或者传感器的精确度不够,使同一架飞机被两部雷达追踪成两个目标,也就是“重影”。因此,JTIDS的信息只能当作参考数据,各武器平台仍须以自己的传感器来锁定并确认目标信息才能发动作战,也就形成了交战的延迟。

△声名大噪的Link-16包山包海的特性已使其情报质量下滑,可能出现错误或过时的目标信息

为了克服JDN的延迟,让传感器到武器实现实时串接,察打一体,美国又发展了第三层网络:“联合合成追踪网络”(JCTN),目前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海军的“海军一体化火控-防空”(NIFC-CA)、“协同交战能力”(CEC)。

JCDN的用意是发挥多平台,多传感器的综合效果,而不是让多平台追踪成为制造鬼影的祸源。实现方法首先是限定加入网络的“会员”资格,必须有精确相控阵雷达雷达,使各“会员”提供的目标信息有一定水平的质量。其次,是建立自我校正的精确坐标,各平台互相通信的数据链天线会同时计算彼此的位置,即便在GPS失效的情况也不会产生坐标误差。

最后,是用高速数据链将雷达的原始接触数据互相传递,各平台的高速计算机则能总和各平台的实时接触信息合成目标的追踪档案。这种“人人喂我,我喂人人”的数据分享方式可让每个平台不分彼此,有一致的实时目标信息,甚至让火控设备根本分不出是自己的雷达在追踪,还是别人的雷达在追踪,因此只要目标一出现在其中一员的雷达视野中,所有的平台都可进行交战。

△有了“海军一体化火控-防空”系统,美国预警机就能引导导弹打击400公里外的超低空目标,这种“A射B导”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综合这三层网络,美军又规划出“单一空情图”(SIAP)的作战辅助系统,这是将三层网络的信息合而为一,防空指挥官既能看到在地形图上看到计划信息,也能看到JCTN网络合成的实时追踪信息,而JDN网络产生的鬼影与重影则尽量加以合并与排除(鬼影),因此可以正确判读并选择适当的拦截武器。

因此SIAP就成为防空指挥官的水晶球,将所有作战情报显示在其中。最终让各平台的作战区域可以互相重叠而形成联合作战区,实时决定由谁负责拦截,又由谁负责补杀,使防空网的时间/空间空隙降到最少。

△“蓝盾-2018演习”中多兵种联合指挥

综合一些披露的信息来看,“蓝盾18”所演练的联合防空体系很可能也采用了“单一空情图”的概念,使不同军种的作战情报透过网络结合在一起。不过,真正的效果要看解放军能整合到第几层的网络,解放军发展的“全军综合数据链”已配备在战机与防空单位上,可实现第二层的近实时信息交换。

然而,要实现即便是美军也刚起步的“A看B打”或“A射B导”,我们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从技术上看,我们有后发优势,要像在其它军事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并非不可能。当前的一个问题是需求,如果这个目标与我国国防目标吻合,相信我们看到类似系统的日子就不会远。(作者署名:北国防务)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