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五代机制造有多难 航空工业大国俄罗斯也要努力40年

新浪军事

关注

苏-57是被俄罗斯空天军寄予厚望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在经过多年的推迟后,该机终于做好了在2019年服役的准备。苏/俄在第五代战斗机上整整进行的40年努力,终于等到了开花结果的时间。

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末启动了下一代战斗机的研究工作,由于预计这种飞机将在20世纪90年代服役,所以项目名称是I-90(I是俄语战斗机之意)。军方要求这种战斗机不仅能制空,还要具有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最终取代苏联前线战术航空兵的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

但又有当时苏联空军对隐身技术的估计不足,并未对该机的雷达隐身能力多做要求,而是把高机动性放在首位。随后I-90项目演化为MFI(俄语多用途前线战斗机之意)项目,催生出了米格设计局前掠翼鸭式布局的米格1.44验证机。但随着苏联在1991年的解体,该项目因资金枯竭而终止,米格1.44也无疾而终。苏霍伊设计局的方案虽然没在MFI竞争中获胜,但设计局还是制造了一架名为苏-47的前掠翼验证机并进行了大量试飞,为研制未来第5代战斗机积累了经验。

歼20被印度“发现”背后的真相

但无论是米格1.44还是苏-47,都不具备隐身能力,因此这两种战斗机充其量只是4++代战斗机,无法面对F-22的威胁。因此随着俄罗斯经济情况的好转,俄罗斯空军又发起了新一轮的PAK-FA“未来前线航空系统”竞标,研制一种能与F-22抗衡的隐身战斗机。苏霍伊、米格和雅克夫列夫三家战斗机设计公司参加了竞争,苏霍伊方案在2002年获得了PAK FA竞争的胜利,成为未来第五代战斗机的主导设计单位。苏霍伊新机的原型机编号T-50,俄罗斯空军代号I-21,项目代号“产品701”。

俄罗斯空军最初计划采购150架PAK-FA,俄罗斯国防部原计划在2012年购买10架预生产型用于作战测试和评估,然后在2016年开始生产首批60架生产型飞机,到2020年共接收55架PAK-FA,但这个计划已经大大拖延。俄罗斯国防部负责装备采购的副部长尤里·鲍里索夫曾在2015年3月表示,由于国家经济日益恶化,空军将减缓PAK-FA的生产进度,首批订单将削减到12架。由于PAK-FA复杂性和成本上涨,俄罗斯空军将保留第四代苏-27和苏-35S作为机队主力。

由于遭遇无法确定的技术问题,T-50的首飞从原定的2007年初开始被反复推迟。时任俄罗斯空军司令亚历山大·泽林在2009年8月承认,T-50原型机在发动机和一些技术方面仍存在没有解决的问题。2009年2月28日,苏霍伊公司总经理米哈伊尔·波戈相宣布首架原型机T-50-1的机身接近完工,应该能在2009年8月之前做还首飞准备。

T-50-1(51号,后改为051号)原型机的首次地面滑行测试在2009年12月24日圆满完成,2010年1月29日,该机在俄罗斯联邦的英雄谢尔盖·博格丹驾驶下,在俄罗斯远东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的泽姆齐机场首飞。

2011年3月3日,第二架原型机T-50-2(52号,后改为052号)完成了44分钟的试飞。前两架原型都没有安装雷达和武器控制系统。2011年11月22日,T-50-3 053号由博格丹驾驶在共青城机场进行了首飞,这次首飞持续一个多小时,检查的飞机的稳定性和发动机。T-50-3与前两架原型机在外观上的不同之处是取消了空速管。2011年3月14日,一架T-50在阿穆尔共青团附近的测试场内实现了超音速飞行。

T-50在2011年莫斯科航展上公开展示,当时的俄罗斯总理普京出席了航展。2011年11月3日,T-50进行了第100架次飞行,在接下来九个月时间里,又飞行了超过20架次。

T-50-3是第一架安装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原型机,该机原计划在2011安装相控阵雷达进行试飞,但一直推迟到2012年8月,据说雷达在试飞中显示出应有的性能。

第四架原型机T-50-4 054号在2012年12月12日首航,一个月后加入前三架原型机开始在莫斯科茹科夫斯基展开试飞。截至2013年底,共有五架T-50原型机参与试飞,第五架原型机T-50-5 055号在2013年10月27日首飞,此时所有T-50已经积累超过450架次飞行。2014年2月21日,苏霍伊公司向国家试飞项目交付第一架测试机,但俄罗斯空军却没有测试飞机性能参数的专用设备。

在2013年的一次试飞中,054号原型机仅滑跑310米后就升空,很快就达到384米/秒的爬升速度。飞机一气爬升到24300米高空,最后出于安全考虑没有进一步爬升。T-50在试飞中达到2610公里/小时的最大速度和2135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而且是在满载燃油和挂载与实弹相同尺寸和重量的模型弹实现的。

第五架原型机T-50-5 055号在2014年6月的一次飞行降落后发动机起火,机身被严重烧毁。最后该机使用未完工的第六个原型机T-50-6-1的组件修复,成为T-50-5P,重返试飞。

为了降低PAK-FA的研制风险并摊薄相关成本,以及缩小4++代战斗机与第5代战斗机之间的技术差距,该机的一些技术和设计特点,如发动机和航空电子设备已被应用于苏霍伊苏-35S战斗机,也就是苏-27的终极改型。

在对静力测试机身和早期原型机进行测试之后,苏霍伊的设计师发现机身结构无法承受极端机动产生的应力,因此对T-50的机身内部进行了改进,大幅增强了机身的结构强度。头两架采用第二阶段机身结构的是第六架原型机T-50-6-2 056号和静力测试机身T-50-7,2016年4月27日,056号首飞。接下来第二架第二阶段试飞原型机T-50-8 058号于2016年12月在共青城首飞。2017年4月24日,第9架原型机T-50-9 509号在共青城首飞,该机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数码迷彩。第二阶段机身在外观上的不同是发动机舱上下方都涂有油漆而不是裸露金属蒙皮,进气道侧面的泄气门经过重新设计重新定位的气门,尾椎明显扩大以容纳后视X波段相控阵雷达。

第二阶段机身出现后,T-50的试飞才逐步进入正轨。从该机最近高调出现在胜利日阅兵以及俄国防部公布T-50在叙利亚上空进行弹舱武器分离测试视频来看,该机的试飞进度良好,应该在2019年如期服役。但值得注意的是首批服役的飞机将不会安装“产品30”发动机,这种全新设计的涡扇发动机推力远高于苏-57现有的“产品117”,油耗却差不多,是一种在技术水平上能与F-22的F119相媲美的产品。根据俄罗斯的计划,“产品30”将在2020年装备生产型苏-57。(作者署名:傲气菜鸟 )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热门评论

安慰嘉 0
1991年1月12日,米格-144战机进行了飞行试验,并且向俄罗斯展出了米格-144战机。最终米格-144战机在2000年2月29日进行了18分钟首飞之后就没有在深入的进行试飞了什么时间逻辑?
山东青岛
回复TA
植草Zmm 0
这些过程小编居然都知道。
四川成都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2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