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种“万发炮”并非1130型 仿自俄罗斯产品

新浪军事

我海军如何发展水下登陆舰队?
随着我国新一代近防炮系统H/PJ-11也就是俗称1130型11管30mm近防炮的面世和在我国海军各型主力舰艇上的大量装备,“万发炮”这个概念在近年来逐渐被大家所熟知。顾名思义,“万发炮”一般指的是射速可达10000发/分钟的多管加特林转管火炮,这类射速极高的火炮主要运用在负责舰艇末端反导防御系统的近防武器系统领域,是舰载自卫防御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万发炮”这个概念在近年来逐渐被大家所熟知)
相比普遍采用6-7管加特林转管结构,射速不到5000发/分钟的密集阵、AK-630、守门员、730等经典的早期近防炮系统,万发炮通过增加转管数量的方式,将射速提升到了万发/分钟的水平,在针对速度更快的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拦截效率要高得多。因此,在中俄这类非常重视舰载近防炮武器系统的国家所设计的海军舰艇上,衍生装备了诸多“万发炮”型号,其中尤以“卡什坦”、AK-630M2、1130型等为典型代表。

(除了1130型外,俄制“卡什坦”也是“万发炮”的典型代表型号)
近日于江苏南京举行的2018年世界雷达博览会上,由中船716所展出的一款造型奇异的火控制导雷达系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该雷达采用了独特的一大一小的双天线组合,与我们印象中传统的火控雷达在外形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以至于很多人都在猜测其具体的用途。而之后放出的宣传视频中很快就为我们揭晓了答案,从宣传视频的截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套火控制导雷达隶属于一套采用“弹炮合一”体制的近防炮系统。

(造型怪异的火控雷达,实际上小天线负责导弹制导,大天线负责火炮制导)
估计对各国近防炮型号稍微有些了解的朋友已经看出来了,视频截图中这套近防炮系统在外形上和俄罗斯KBP仪器设计局名下的招牌型号——“卡什坦”极为相似,且其“弹炮合一”的体制很明显参考了“卡什坦”的设计概念,而这也是我国除去1130型以外的另一款“万发炮”系统,不知俄罗斯人看后心中会有何感想。当然,除了前面提到的这些相似之处外,相比“卡什坦”,这套由我国研发的“弹炮合一”近防炮在火控系统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国产“弹炮合一”近防炮,基于“卡什坦”的设计,但又有所不同)
可以看出,除了在火控雷达的天线外形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国产“弹炮合一”近防炮并未沿袭“卡什坦”的火控系统与火炮系统同轴安装的模式,而是采用了分离式安装的火控系统与火炮系统,这点与我国另一款知名的730型近防炮的出口版本730B型近防炮的模式一致,即采用1套火控系统来指挥与控制2门近防炮,以此来达到节省整体成本的目的,比较适合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军费比较拮据的第三世界国家海军。

(国产“弹炮合一”近防炮火控和火炮分离的模式参考了730B型近防炮)
说到这款神似“卡什坦”的国产“弹炮合一”近防炮的技术来源,我们不难想到,这和海军当年引进的那4艘956E/956EM 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可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如随着现代级一同来到中国的“顶板”三坐标雷达、“音乐台”超视距火控雷达、AK-630近防炮、AK-130主炮、SA-N-7/12舰空导弹等装备均被我们相关研发部门直接进行了国产化仿制或通过技术上的借鉴极大了推动了国内相关型号的研发进程一样,956EM型驱逐舰上所装备的“卡什坦”这款经典的“弹炮合一”近防系统,我们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了解它的绝佳机会。

(现代级驱逐舰的到来,给中国海军带来的不仅仅是4条主力舰这么简单)
只不过可惜的是,这款“弹炮合一”近防炮并没有和现代级上其他装备的国产化型号一样进入中国海军的装备序列,而是最终转向了外贸。而这款由郑州电子机械研究所研发并被称为HAILSTORM-1(“冰雹-1”型)的近防炮系统,就是前文中提及在2018年世界雷达博览会上展出的那款国产“弹炮合一”近防炮的早期型号。从相关图片资料上看,这款更早的“弹炮合一”近防炮无论是在外形还是火控系统与火炮系统的安装模式上都和原版“卡什坦”更为相似,只有火控雷达天线上存在着一些差异。从出现的时间上看,该炮甚至比1130型近防炮还早。因此,严格地讲,“冰雹-1”型才是我国成功研发的第一款“万发炮”。

(国产“弹炮合一”近防炮的最早状态,外形基本上与“卡什坦”一致)
这款比1130型更早出现的近防系统为什么没有进入中国海军服役?主要原因还是“卡什坦”系统的固有缺陷。首先,“卡什坦”的火炮系统实际上就是由两门AK-630组成,虽然靠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将射速提升到了万发/分钟的水平,但是由于AK-630依旧属于内能源炮体制,即使用火炮发射能量回收驱动,在精度和稳定性上要远不如730/1130型这种自带火炮转管驱动电机的外能源炮。

(采用外能源炮体制的730型的精度和稳定性远胜于国产“卡什坦”这种内能源炮)
其次, “弹炮合一”近防炮体制已经被证明实际意义并不大。“卡什坦”配套的9M311型防空导弹及国产型号除了其无线电指令的制导体制已经明显落后外,该导弹过近的射程也与火炮系统产生了比较严重的互相干涉,对其整体的作战效能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从俄罗斯海军自用的“卡什坦”火炮的后续改进型也取消了配套导弹来看,“弹炮合一”这种近防炮体制并没有其宣传的那样美好。

(在22350型护卫舰上装备的3K98型近防炮,已经放弃了“弹炮合一”模式)

(AK-630因低成本及小体积被中国海军所青睐,国产“卡什坦”却没有这些优势)
最后,该型“弹炮合一”近防炮过多的武器与传感器的堆砌,除了使得其体积与重量暴增以外。也导致了该系统在整体成本居高不下,因此也不能像AK-630那样冠以一个低成本近防炮的名义安装到一些防空压力比较小的小型舰船上。以上的种种原因,直接导致了国产“弹炮合一”近防炮最后并未像630、730与1130型等近防炮一样进入海军的近防武器的装备序列。(作者署名:利刃/QG)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