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红旗9B导弹首次参加蓝盾18演习 射程提高60%(图)

新浪军事
近日,我空军年度的蓝盾-18多兵种联合防空大演习终于告一段落,此次演习相比于前几年的蓝盾演习可谓是亮点颇多,不仅参与演习的部队来源更加广泛,横跨了4大军种,而且在武器装备方面也有新面孔,空军最新装备的红旗9B地空导弹就首次加入了演习,它与空海军的近程、远程防空系统及陆军的中程防空系统等一起构成了一张严密的对空拦阻网,共同抗击由空军航空兵部队多型战机和干扰机所组成的蓝军部队的突击。

演习中的红旗9B,发射车外形虽然与红旗9很相似,但是依然有细节上的差别
演习中空军地导部队除了出动红旗9B之外,还出动了不少红旗9和红旗6A系统,海军出动的也是红旗9和红旗6A,火箭军防空部队出动的是用于阵地防守的红旗6A。红旗9B相比于红旗9主要是在导弹上做了改进,从弹体外部的上行和下行指令/数据天线的位置来看,红旗9B的制导舱段的长度明显要比红旗9要短,而整个弹体的尺寸是基本不变的,再加上战斗部的威力已经不小了,所以也不需要改变,因此综合来看导弹的动力和燃料舱段应该是增加了,射程也就必然有了大提升。原本红旗9导弹对中高空飞机类目标的射程只有125公里左右,改进后的射程应该和S300PMU2的48N6E2拦截弹差不多,达到200公里级别是很有可能的。这样一来红旗9B和红旗9搭配在一起就可以组成两道对中高空目标的拦阻网,而红旗6A弹炮结合防空系统则正好给这两种远程对空导弹提供近身保护,防止那些超低空袭来的巡航导弹乘乱“偷鸡”。

红旗9B和红旗9的对比,图片不是在同一分辨率截的,所以视觉上尺寸有差别

中国如何在“东非之角”胜出
不过虽然有了红旗6A做最后的屏障,但是对巡航导弹的拦截半径仍然不够,受限于地球曲率和地面障碍对火控雷达的限制,红旗9B和红旗9对百米以下超低空来袭巡航导弹的有效拦截半径只有25到50公里左右,所以为了扩大对低空目标的拦截半径,陆军集团军防空旅的红旗16B和红旗7B防空系统也被纳入到了此次演习的混合防空群内。红旗16B既可以部署到各红旗9/9B营低空射界的结合部作为补充,也可以前出到敌主要威胁方向扩展低空射界,而红旗7B则可以在内圈作为红旗6A的补充,或者与防空旅内的PG99双35高炮营一起为红旗16阵地提供近界掩护。这样各军兵种的防空装备结合在一起,就在敌来袭的主要方向形成了一张中高空拦截纵深约200公里,低空拦截纵深至少60公里的多层拦阻网。不过这张拦阻网能否发挥最大效能,依靠的并不是这些导弹。

参演的陆军红旗16B
防空作战的效能能否达到最大,实际上最主要依靠的是各种侦察力量的空情保障能力和各参战作战单元的信息共享能力,只要打通各军兵种防空力量的信息融合链路,就能实现在空防基地主导下的全防空群共用一张空情网,同时只要群内任何一个单位发现目标,则全群皆知。这对陆海军和火箭军的防空单位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以往他们只依靠自身配属的远程预警雷达和低空补盲雷达进行对空搜索,导致低空预警探测盲区大,抗击超低空来袭目标时非常仓促,现在与空军融合后,能够得到空中预警机对下的探测补充,低空预警距离成倍提高。只要能提前发现目标,抗击起来就容易多了,即便是老高炮也有机会取得战果,这也是陆军防空部队在历年山丹演习中得到的重要经验之一。

参演的海军海防旅的红旗9
实际上这种以空防基地为主导的多兵种联合防空群的编成是非常贴合我军未来的实战需求的,在以后可能进行的对东南方向某大型岛屿的登陆作战中,我军的陆、海、空和火箭军部队都要向沿海的预定作战或登船地域进行集结,这时候各军兵种的防空部队自然要前出担负预定集结地域的对空掩护任务,在这些地区的各军种的防空单位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各自为战的话,不仅防空效能会大打折扣,而且还可能会让敌人钻空子,这显然是不可以接受的。现在空军把他们统一整合起来,各自取长补短互相协助,这样一来,整个集群的作战效能就能得到极大的提升,有效掩护面积也能得到成倍的提高。

参演的陆军双35高炮
另外,在实际作战中,这些地面防空群是要和空军的战斗机部队配合作战的,这样把以空制空和以地制空结合起来,对空防御的效果那是相当可观的。而除了这次演习之外,我军的这种混合防空群的编成在前段时间已经实际的在作战任务中开始使用了,根据军媒的报道,就在上个月空军进行的双向绕岛巡航中,陆海空三军的防空部队就已经同时进行联动了,所以那次巡航行动是带着任务背景进行的一次演练,而这种联合演练在今后的日子里还会越来越多。(作者署名:电波震长空)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