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何推迟量产第四代坦克 翻新30年前老爷战车

新浪军事

中美俄坦克数量为何呈衰减趋势
近日,俄罗斯副总理在公开场合表示,俄罗斯国防部将再度推迟下一代主战坦克T-14“阿玛塔”的计划量产时间。至于本次推延的原因,俄副总理说得倒也干脆:T-14“阿玛塔”坦克及其附带的重型步兵战车成本都太高,俄罗斯陆军在综合评估后宁愿改进现有坦克,这样能更大地增加整体战斗力。

图为T-14(后)主战坦克和T-15(前)重型步兵战车,二者同属“阿玛塔”车族。
早在苏联解体之后数年,关于苏/俄新一代无人炮塔、顶置式炮塔坦克的各种方案就漫天飞:莫洛佐夫、下塔吉尔都有自己的“革命性”设计,但真正真正算得上是革命性的主战坦克实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就仅有一台,即安装了尾舱自动装弹机的640工程坦克原型车“黑鹰”。
但实际上,“黑鹰”还有另一个名字,T-80UM2。这足以说明它实质上依旧是一辆由T-80改进而来的主战坦克。
那么,在“黑鹰”之后,“阿玛塔”是俄罗斯第一款全新研制的主战坦克吗?答案是否定的。

图为封存的“黑鹰”主战坦克。
事实上,在“黑鹰”之后,“阿玛塔”之前,俄罗斯还曾有过一款三人车组制,使用无人炮塔和七对负重轮,各项特征迥异于传统T系列的新型坦克,它就是T-95。
但在T-95清晰照片公之于众之前,该车就被俄总统(当时任总理)普京亲自叫停。而从特征来看,T-95的诸多特征和后来的T-14“阿玛塔”高度同质化:同样使用2A83型125毫米滑膛炮;炮塔同样无人化以方便将车组全部收纳在强化防御的车体内;同样增大车身体积,背离传统的苏/俄低矮化防御理念……

图为2015年公布的T-95坦克清晰照片,该车和T-14关系匪浅。
目前,坊间有这么一种声音,即认为T-14“阿玛塔”并非横空出世,其实际上是T-95的深度改进型,考虑到T-95和T-14在底盘和行走装置上差异较大,这种说法可信度不高,但可以肯定的是,设计理念完全相同的二者具有极深的血缘关系,应用的新技术和新概念都远多于其它同期俄主战坦克产品。
这也就导致了“阿玛塔”也好,T-95也罢,二者的致命问题完全相同:成本太高。从俄媒体之前公布的数据来看,“阿玛塔”的单价超过五百万美元,这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中东产油国眼中不值一提,但俄罗斯明显负担不起。

图为2018年俄陆军新入列的T-80BVM坦克,该车是由车龄超过30年的T-80B翻新而来。
此次俄副总理也着重指出,俄国内还有很多现役和封存的T-72B、T-80B平台,而对这些坦克进行升级改造来完成俄陆军坦克部队的升级换代,需要的资金肯定比全面铺开崭新的“阿玛塔”要少得多。
换个角度来说,俄陆军连冷战期间生产,苏联解体后封存的T-80B平台都拿出来改进为T-80BVM,可见俄罗斯的军费情况现如今有多么紧张。

图为如“复制人军团”般铺满镜头的99A主战坦克。
曾几何时,中国陆军面临的情况是相同的。据公开报道披露,99二期主战坦克(09年阅兵款)的价格仅为1600万人民币左右,但当时该车只装备了不到200辆。为什么?技术的不成熟,以及99A的在研都是次要原因,关键的因素还是那个字:穷。
相较于现在99A主战坦克的高速,生产和装备,“阿玛塔”无论再怎么先进,其依托着俄罗斯经济这个“无根浮萍”的事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现在的命运:在“历史进程”面前,强如自称下一代坦克的“阿玛塔”也就只能含恨淡去了。(作者署名:利刃/TO)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