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枪有无必要加装枪托?为何无枪托95式会饱受批评

新浪军事

新浪军迷与中日海军二十年巨变
战车营
摘要:长期以来步枪都是有枪托的,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突然出现一股无枪托的热潮,世界各国竞相开发出好几款无枪托步枪,那么到底是有枪托好,还是无枪托好?为什么国产的无枪托95式会饱受批评?

图1:95式为什么会饱受批评?
81式自动步枪广受好评,被誉为是国产自动步枪中口碑最好的。但81式本身就是一款为了全面装备5.8毫米小口径自动步枪前的过渡型号,所以注定服役时间不可能太长。不过在81式和95式之间,还曾有过一款87式,却很少有人知道。
87式其实就是在成熟的81式基础上,将口径从7.62毫米改为5.8毫米的产物,有87年式突击步枪和87年式班用机枪两种。87式基本采用了81式的结构,所以继承了81式诸多优点,性能稳定可靠,又符合步枪小口径化的趋势,本来应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图2:87式小口径突击步枪
但87式有些生不逢时,因为从8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上对自动步枪出现了一顾无枪托化的热潮,尤其是欧洲更是非常青睐无枪托步枪,英国有SA-80,法国有FAMAS,奥地利有AUGA3,就连以色列都装备了X-95,一时间纵观全世界,几乎除了美苏德三家以外,几乎都是无枪托的天下。

图3:英国的SA-80

图4:法国的FAMAS
于是,中国也紧跟国际潮流,迅速研制了无枪托的95式,而87式因为外形不够酷炫,没能跟上国际新潮,所以很快就撤装了。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无枪托突击步枪也不例外,无枪托的优点有:第一,可以单手持枪射击,不过前提是后坐力必须小;第二,枪身尺寸小,便于携带,尤其是现代战争步兵都依靠车辆机动,小尺寸枪械更便于在空间狭小的车辆上使用;第三,和冲锋枪一样的尺寸,但却具备了突击步枪的射程和威力,特别适合近战,比如巷战、狭小空间作战和特种行动;第四,战斗全重相对于有枪托的突击步枪要轻,长时间携带可以节省体力,同时在同等负重的情况下,无枪托突击步枪也意味着可以多带子弹。

图5:奥地利的AUGA3就是一款很优秀的无枪托步枪
但是,无枪托也有无法克服的弊端,如果在枪械设计时考虑比较周到,那么还不失能扬长避短,例如奥地利的奥地利的AUGA3和以色列的X-95口碑就比较好。但要是在设计上处理不好,那就会将缺陷放大,成为一款饱受诟病的“烂枪”,例如英国的SA-80就受到了很多批评,导致英国的特种部队从1998年开始就使用美国的有枪托AR突击步枪了,如今英国和法国陆军的主流突击步枪都已经改回有枪托,都采用了德国的HK416A5突击步枪。有枪托的HK416A5突击步枪现在是公认性能最出色的小口径突击步枪,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小贵,大量装备需要雄厚的经济支持。

图6:目前西方国家主流的突击步枪就是有枪托的德国HK416A5
再回到95式,评价基本和SA-80是差不多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受到研制时认识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可持续扩展功能的方式采取的是最简单的连接座式,这种方式虽然结构简单,但无法形成模块化功能,难以满足部队多样化需求。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号“老周的深度军事”,原公号“深度军事”,感谢关注支持
第二,简易夜间瞄准装置采用放射性同位素钜-147通过填涂方式装配,使用中存在亮度不足和容易脱落问题,而且钜-147的半衰期也不能满足军品长期贮存和使用的要求,给部队使用带来许多不便。研制的第二代微光瞄准镜由于价格较为昂贵,不可能全面装备,而且夜视距离也只有200米,明显不能满足实战需要,全天候作战能力有待提高。
第三,光学瞄具是部队反映比较多的问题,这主要是95式自动步枪受“应满足以机械瞄具为主要瞄准方式”要求的限制而造成的,安装光学瞄准镜后瞄准基线太高,无法舒适地贴腮瞄准。

图7:95式加装瞄准具后瞄准基线确实有点高

图8:这种改装虽然降低了瞄准基线,但分解擦拭保养相当麻烦,而且万一卡壳,排除故障也很不方便,这样改装不是为了实用而更多是为了美观考虑
第四,类似于M16的有托枪通常利用弹匣作为下挂榴弹发射器的握持部位,95式由于采用无托结构,加装下挂防暴榴弹发射器后只能利用小握把作为握持部位,实际使用时很不方便。
第五,95式采用无托结构,固然使全枪布局十分紧凑,但也带来射击时射手贴腮就会靠烟源太近,没有燃烧完全的火药燃气从抛壳窗、拉机柄槽和上护盖散热槽溢出,直接刺激射手眼睛或弥漫在瞄准基线上,以至影响射手持续瞄准射击。

图9:95式的分解状态
第六,95式的5.8毫米普通弹采用的双基扁球药燃烧不完全,所以导致95式在发射2000发子弹(全枪需要清洗的发射数)后,通常都会出现气体调节器和活塞取出困难的问题,而且射击较多后,还会出现导气孔由于火药残渣堆积变小的问题。另外为了获得理想的外弹道性能,5.8毫米普通弹将部分难题转移到了内弹道,造成枪口压力过高,给解决枪口噪声和火焰问题带来许多困难。5.8毫米普通弹采用的是常规雷汞底火,存在长期贮存后底火锈蚀问题,给可靠使用留下隐患。

图10:95式的弹药也存在问题
第七,95式的塑料件容易磨白,这主要是塑料材料本身的问题。要满足低温-45℃的可靠使用要求,塑料中的玻璃纤维含量就不能太高,而磨白问题主要是塑料强度不足,这个矛盾比较突出,塑料件磨白后影响了95式的美观。
第八,95式进行分解组合时,有时会出现散件丢失和零件倒装、错装问题,这种情况给武器正常使用带来不便。
上述问题主要都是在部队最初的试用阶段提出的,生产厂也根据这些反馈意见一直在进行改进,有部分问题现在可能已经得到解决。从已经公开的图片分析,95式至少经过了三次大改进,这三次经过了改进的型号外形可以从拉机柄的形状和上护木的散热孔数量进行区分。

图11:最早期型的95式

图12:95式改进型95-1型,进行了模块化改装,但瞄准基线依然还是很高
一位使用过95式的老兵的评价可谓中肯:95式的瞄准基线过高,卧姿射击时,需要探出半个头来,比其他枪型暴露的部位明显要多;没有无空仓挂机功能,在实战中无法掌握子弹消耗情况,会贻误战机;抛壳口位于枪身右后侧,左撇子射手根本没有办法操作,而且快慢机位于枪身左侧最末端,对于左手不灵活的射手来说,使用不太方便。

图13:基本型95式突击步枪,请注意抛壳口在射手脸的下方,如果是左撇子弹壳就会直接打到脸上
另外,95式在高强度训练中经常会出现莫名其妙的炸膛,这也会给使用者带来心理上的阴影。
因此,综合来看,95式更适合用于武警、特警执行反恐任务,而不适合野战部队高强度的作战行动。不过95作战式又不适合巷战,因为由于弹药原因,95式的子弹击中墙壁很容易会出现跳弹,这对于城市反恐又是很不利的。

图14:95式更适合武警和特警使用

图15:我军战士在试射外军的M16A2,这才是更适合野战部队使用的枪械
所以,对95式的不满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有时候紧跟潮流是必要的,但也要在充分吃透相关技术的前提下,不然画虎不成反类犬,只能适得其反。(作者署名:深度军事)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