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将合研新型航空发动机 推力比目前运20航发大3倍

新浪军事
2017年,中国商飞和俄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合资成立的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落户上海,这标志着中俄联合研发CR929远程宽体客机步入正轨。
研发CR929这一级别飞机的意义重大,该项目的进展自然备受关注。北国防务近日在莫斯科走访俄工业界时,俄方人员对我们介绍了它们对该项目的看法,据介绍发动机将是中俄合作的重点,今年4月中国航发集团和俄联合发动机集团磋商共同研发35吨级发动机的事宜。俄方希望,CR929在第二阶段可以用上“自己”的发动机。
从俄方表态上看,如今中俄联合研发35吨级发动机似乎应该已不只是单方面意愿。那么中俄联合研发该机发动机有必要么?今天,北国防务就来说说这事儿。

中俄CR929宽体客机的设想图
对于这样一架高性能、高水平的远程宽体客机研发计划来说,研制难度大,解决发动机这一“心脏”问题自然是头等大事。目前,中俄双方达成的初步共识是在CR929远程宽体客机第一阶段还是选用欧美现有技术成熟的发动机型号,比如GE90和TRENT,以争取尽量减小该型客机取得欧美适航证的难度和风险。
之后在CR929远程宽体客机的第二阶段换装中俄两国联合研发的新一代35吨级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这个决策是比较明智的。

俄罗斯正在研制的PD-14大涵道比发动机,PD-35将以其为基础
在35吨级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方面,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自然是一片空白,而俄方正在研制的这一级别发动机型号就是PD-35。事实上,35吨级及以上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不仅可以用于大型远程宽体客机,更是大型军用运输机发展的核心装备之一。
但是,如此大推力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其研发费用对于俄方来说几乎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俄方在今年初表示,计划投入11亿美元用于研发PD-35发动机,这个数字显然是过于乐观了。在这种情况下,与中国合作,由中方出资,在PD-35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发推力更大、更先进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当然就是俄罗斯人首先想到的捷径之一。

为C919研发的CJ1000发动机对于中国航发工业只是起步
而对于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来说,不要说PD-35这样的35吨级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即便是PS-90、PD-14乃至D30这样的10吨级发动机,也从来没有完成过型号研发,目前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就是所谓的CJ1000发动机的原理样机。所以,借助此次与俄方合作研发35吨级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机会,将是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真正迈入到这一全新领域的最佳时机。
其实,从生产设备、材料工艺等方面来说,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实力。但是,目前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最大的短板就在于没有全新设计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经验,当然也更没有相关重要数据资料的积累和支持。而在这些方面恰恰就是俄方最大的强项。

有了更大推力的发动机,中国研发比运-20更大的运输机才更有底气
俄罗斯航空发动机工业虽然也曾经低迷过,但是其基础雄厚,以PD-14为代表的新一代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研发,证明了其实力依然很强。特别是俄方能够以PD-14为基础,通过放大设计研发PD-35,进而再衍生出PD-24和PD-28两款不同推力的发动机,以满足不同机型的需要。
这种发展能力当今的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还是无法企及的,因此如果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能够通过与俄方的合作,多多虚心学习、借鉴和吸收对方的设计理念,进而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那么将是一件比单纯研发出一型35吨级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更有深远意义的事情。(作者署名:北国防务)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