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俄研发五代机气动布局走歪路 我歼20吸取经验躲过一劫

新浪军事

关注

我军如何迅速打赢台北城市巷战

对于装备发展来说,也许最大的错误就是发展路线错误。俄罗斯空军正面临这一问题,苏57,原名T50,就因为在技术发展方向上发生了堪称致命的错误,目前正在走向失败。而这个问题,就是隐身。

如果对比T50和歼20,你也许会发现,这两者有一些相近之处,比如研发/首飞时间、都不太“给力”的发动机、面临着同样的对手等等。但两者根据本国对五代机的理解,以及自身技术基础,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歼20走的是美国化的标准,首要强调隐身,航电、超巡、机动性全盘兼顾;而T50走的却是一贯的俄式风格,突出宣扬战机的机动性和航电系统,对隐身重视不够。

这一方面也许是因为俄本身在隐身技术领域的积累不够多,另一方面,俄自身对五代机技术发展的理解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俄泰斗级军事专家、航空系统院士费得索夫(对,就是那个说歼20抄袭俄米格1.44战机的人)曾说过这样的话,那就是“航电和机动性才是战机性能的根本核心,隐身设计只能内置武器,而且对战机机动性设计很不利”。可见,俄专家对隐身并不感冒,这势必会严重影响俄在隐身技术领域的投入,以及T50在设计时的技术路线。

结果也很明显,无论是国内研究所、国外研究人士的仿真测试结果,还是我空军内部的对抗结果,都表明歼20在隐身性能上相当的出色,达到了接近F22的水平;而T50,无论是俄自身的说法,还是国外人士的仿真测试,都表明其隐身设计只是刚刚达到隐身战机的“门槛”,只是比阵风、台风这类4.5代战机好一些,与F22、歼20有着巨大的差距。

如果你对比T50和歼20,你会发现,T50的机动性并不弱,航电系统也说得过去,而且其发动机还领先一步,已经开始了对新一代的“项目30”发动机(最大加力推力大于17吨)的测试,但就是因为在隐身方面的差距,两者有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中国军方对歼20的态度是“十分满意,大量生产”,而俄军方对T50的态度是“订单大量取消,只剩12架,苏35其实挺好的”。

对于T50的未来,俄方是这样说的,“T50只需少量生产测试,俄准备准备用最新技术升级T50,将其提高到5.75代,这样就能够对F22和歼20保持优势;俄这一计划准备在2030年之前完成。”对于这一计划,笔者并不看好。俄以前有过成功的例子,那就是苏27——其最初的气动设计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俄认为其性能并不足于与美国的F15相对抗,于是大改了气动设计,最终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代经典”。但现在时代不同了,俄当时有丰厚的技术积累,有充裕的资金,有大量足够优秀的航空设计人才,所以当时俄可以利用数年的时间,完成一次设计的升华;但现在,这些俄罗斯还有吗?就像当初的 “瓦良格”号航母,要想完成建造需要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中国有,而当时的俄罗斯、乌克兰都没有……

歼20发展过程中,也并非没有风险。要知道在当初竞标时,沈飞所的方案可是复杂的三翼面设计(参考歼15),相对于成飞所的设计方案,其长度、空重更大(也就更依赖发动机),更强调机动性,隐身性能稍差。也就是说,其整体设计更偏向于俄式风格;当然,其本来跟俄罗斯就有许多技术交流。而且,在我国空军专家中,也不乏倾向于这种风格的人,比如著名的特级试飞员徐勇凌。如果当初获胜的是沈飞所的方案,想想就令人担心啊。

这种俄式理念,以前在我国网络上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隐身无用论、隐身被破论”就跟“航母无用论”一样,一直甚嚣尘上、广受欢迎;上至军事专家,下至一般爱好者,也许是为了在中外武器对比中更加的“自信”,也许是为了吸引眼球,这种言论大行其道,影响巨大。

所幸,成飞所是理智的,负责歼20技术预研的领头人宋文骢宋老,歼20总设计师杨伟,他们以其深厚的基本功、锐利的目光,洞察了未来技术未来的真正趋势,抓住了5代机发展最重要的的核心技术,不仅使歼20面世的时间大大出乎了国人的预料,而且研发过程相当的顺利,其结果也相当的好。几乎可以说,在他们的带领下,在国内各相关研究结构的配合下,如今的歼20,在我国自身的技术基础上,努力做到了最好,甚至是超过了很多人的期望!笔者对此只想说,感谢有你,中国幸甚。(作者:利刃/晨曦)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