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控阵雷达很高大上吗 中国海军几十年前就已装备

新浪军事
现在只要是一提起与相控阵雷达有关的话题,想必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都会是已经在我国海军052C/D乃至055型驱逐舰上广泛装备的346系列也就是俗称为“海之星”的舰载相控阵雷达。凭借着这个系列雷达的巨大影响力,甚至可能在很多人心目中,还会将“海之星”默认为中国海军舰载相控阵雷达系统的开山之作。不过事实却并非如此,可能会让大家感到十分的意外的是,即使是在今天依旧称得上高大上相控阵雷达,我国海军却是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装备。

346雷达虽然知名度高,但却不是我国海军第一款相控阵雷达

那些差点加入我海军的外国军舰
谈到我国海军的第一款舰载相控阵雷达,那还得从053K这型防空导弹护卫舰说起。众所周知,二战后导弹已经逐渐取代舰炮成为水面舰艇的主要武器,当时的中国海军也认识到了这个趋势,053K型导弹护卫舰也就是在此背景下得以立项。而在053K的研制过程中,除了红旗-61防空导弹外,还有个难点就是三坐标搜索雷达的配套工作。在当时严重缺乏相关经验的情况下,为了达到规定的技战术指标,以14所为首的科研团队破天荒的为这款三坐标雷达确定了无源相控阵的技术方向,其成果就是我国第一款舰载相控阵雷达——381型。

我国第一款舰载相控阵雷达的诞生与053K型护卫舰关系密切
381型相控阵雷达于1967年正式提出研制任务,在经过技术论证、原理样机研制等一系列研发流程以后,终于在1980年首装053K型导弹护卫舰,并于2年后正式设计定型,整个研制流程历经15年。而在381型相控阵雷达的研发过程中,作为051型导弹驱逐舰配套381甲型雷达也于1970年开始研制,首套381甲型雷达在1983年交付海军安装在051Z型导弹驱逐舰上并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一系列测试顺利定型。此后,该型雷达还在051B、051D等多型导弹驱逐舰上得以装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我海军唯一一款舰载相控阵雷达。

安装在051B型驱逐舰后桅的381甲型相控阵三坐标雷达
在具体参数方面,381型与381甲型均属于无源相控阵天线体制,工作在C波段,采用方位角机扫,俯仰角相扫的扫描模式,因而在成本造价以及适装性上具有一定优势。相比立项较早的381型雷达,381甲型采用了多项新的技术来改善可靠性与提高整体性能。其中单就在接收支路采用场效应高放代替晶体管高放一个改进就极大降低了该雷达的噪声系数,使其有效探测距离从187KM提升到了262KM。而在1988年110舰随编队远航南海执行维护国家主权巡航任务时,其配套的381甲型雷达还创下了对越南侦察机远达288KM的最大探测记录。

110舰所配套的381甲型雷达曾创下了288KM的最大探测记录
略微遗憾的是,虽然我国科研人员在381甲型雷达研制过程中就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的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但因为当时电子产业基础薄弱所致,381系列相比于国外同期产品的水平,其综合性能还是显得不尽如人意,加上当时相关科研院所的主要精力已经投入到了更为先进的346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研制中。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原本在我国海军舰载雷达发展史中占有极高地位的381系列相控阵雷达逐渐退出了装备舞台,并被体制更落后但性能却更为先进的382型三坐标雷达(仿自俄制顶板)所取代。

“深圳”舰在中修升级后就用382型雷达替换了原先的381甲型雷达
不过我们必须承认,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了381系列在性能与可靠性上的落后。但这个系列作为我国海军舰载相控阵雷达的开山之作,其发展历程却是给此后更为先进的相控阵雷达的研发提供了许多珍贵的经验。而我国科研人员在相控阵这个概念还未完全成熟的上个世纪60年代就敢为人先般的率先在381系列雷达的研发中采用此先进技术路线,足见他们眼光之长远。(作者署名:啮花熊 )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