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美为防止轰炸机飞行员被己方核弹闪瞎 定制"外星面罩"

新浪军事

关注

中国如何借鉴法国军工出口经验

在核大战中,当战略轰炸机历经千辛万苦、穿透艰难险阻飞抵目标投下核弹后,他们即将面对的最危险情况不是敌方的拦截火力,也不是高速逃离核弹冲击波的追击,而是如何防止致命光辐射。

核弹爆炸时除了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波、核辐射和电磁脉冲之外,还会产生强烈的光辐射。战略轰炸机在投弹后只要及时脱离,就能远离前三种伤害模式,却始终逃不掉光辐射以30万公里/小时速度进行的照射,这种光辐射对载机和乘员都会产生强烈影响。

首先飞机表面的蒙皮会在光辐射照射下急剧升温,导致表面烧焦甚至起火。因此冷战中各国战略轰炸机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亮光白涂装,以降低被光辐射照射时蒙皮的升温程度。在光辐射照射下,轰炸机涂装的颜色越深越粗糙,升温就越快越容易被高温灼伤,所以亮光白就成为最佳防光辐射涂装。我国的轰-6就曾涂过这种防光辐射涂装,机身下表面都被涂成白色,机身侧面的机徽和战术编号也采用浅蓝色低视式样。

对于战略轰炸机内的乘员来说,这种强烈光辐射有致盲危险。当1枚10万吨当量的核弹原子弹在空中爆炸时,即便此时轰炸机已经逃离到70公里开外,如果乘员用肉眼直视核爆火球仍会因眼底烧伤而致盲。即使没有致盲,核爆闪光仍会使乘员暂时性失明,导致无法继续驾驶轰炸机,白天这种间歇性失明能持续两分钟,晚上能持续十分钟之久。

在冷战期间,美国十分重视战略轰炸机乘员的生理防护,曾为B-52轰炸机安装了一种防护窗帘,拉下后完全看不到外部,机组只能在没有外部视野的情况下依靠电视摄像机和前视红外系统的视频继续驾驶飞机。这种窗帘在使用上非常麻烦耗时,要一块一块地安装到位,根本不符合实战需求。最后直到偏光锆钛酸铅光辐射护目镜(PLZT)问世后,才完美解决了轰炸机乘员的光辐射防护问题。

PLZT护目镜直接安装在飞行员头盔上,并与一个手提冰箱式样的电源单元连接。护目镜上的传感器会检测光线是否出现剧烈而快速的变化,发生这种情况时电路就会断开使护目镜在极短时间里变为不透明。一旦外部光线强度恢复正常,护目镜将再次变为半透明。带上PLZT护目镜后,飞行员就宛如《恐龙特急克塞号》中的大反派外星人格德米斯,也许当年编剧在创造这一角色时正是受到了PLZT护目镜的启发。

PLZT护目镜的镜片由偏光玻璃夹层复合材料制成,内层为锆钛酸铅压电陶瓷材料,这种材料由铅、镧、锆酸盐和钛酸盐制成,有个非常有趣的特点,那就是在通电时会保持透明,断电时会在极短时间(百万分之一秒)变为不透明。这种压电陶瓷在配合夹层玻璃内的近红外阻挡材料和固定偏振材料后,完全能完全满足核爆光辐射的防护要求。当然这也表示在核爆光辐射强度最高的那段时间里,机组是啥也看不见的。PLZT护目镜包含四组镜片,彻底取代了早期战略轰炸机乘员装备的简陋窗帘、镀金墨镜甚至是海盗眼罩。

PLZT护目镜研制费用720万美元,最初军用编号是EEU-2/P,装备了战略空军司令部(SAC)的FB-111、B-52和B-1核轰炸机,后来又出现了改进型EEU-2A/P,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1980年7月,匹斯空军基地的FB-111联队首次装备EEU-2/P护目镜,后来这种PLZT护目镜陆续装备了B-52、B-1、KC-135(要伴随轰炸机加油)、B-2等机型。目前由于B-1B轰炸机已经退出了核任务,所以目前美国空军只有B-52和B-2A两种轰炸机装备了这种护目镜。B-2轰炸机除了为机组配备EEU-2/P护目镜外,其仪表板上方还安装了一块移动式PLZT玻璃板,这块玻璃板和护目镜一样在核爆起降能自动变为不透明,以保护机组人员的眼睛,双管齐下为乘员提供了最大化的光辐射防护。

PLZT护目镜是一次性使用的防护装备,而且美国空军的库存数量有限,所以在训练任务中一般是不会使用这玩意的,飞行员只能在地面通过教具进行熟悉。佩戴过该护目镜的飞行员表示眼镜不是很重,佩戴后完全不影响日常操作,只是视野会受到遮挡,但不是很严重。美国空军规定战时PLZT护目镜要配合古老的海盗眼罩一起使用,用眼罩遮住一只眼睛,这是为了万一在核爆中护目镜未能激活,飞行员还能有一只好眼睛可用!

不过PLZT护目镜并未装备执行核打击任务的战斗机部队,这是因为美国空军在1978年的测试中发现,对于白天投掷的小当量战术核武器来说,普通遮光镜就能遮挡其光辐射,而且PLZT护目镜在保护状态时的不透明会对低空飞行战斗机造成危险。美国陆军也对直升机乘员佩戴PLZT护目镜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护目镜会因旋翼叶片或地面雷达天线的阳光反射而被意外激活,然后飞行员就什么都看不到了……

PLZT护目镜近40年来一直是美国空军战略轰炸机和加油机最主要核爆光辐射防护设备,这种“格德米斯”式护目镜似乎已经成为冷战暴力美学的一个遗迹。(作者:空军之翼 阿姆斯壮)

《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