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重启地效飞行器可载核弹 中国曾研发民用无人版

新浪军事

两伊战争对中国武器发展的启示
近期,俄罗斯多次重申要制造能携带导弹的地效飞行器,因为俄罗斯希望赶在其他国家之前强占地效飞行器的国际市场。

这是因为,能够研发地效飞行器的国家不只有俄罗斯一家。如美国曾生产过美洲航线,美国L-325等,日本的天空1号,中国台湾的海天1号,德国的Flyship等,以及中国提出过的海雕系列等。虽然俄罗斯是最早造出地效飞行器的国家,在60年代造出里海怪物后,很长一段时间保持着相当大的技术优势,但目前这些国家的研发水平也相当的有竞争力,确实可与俄罗斯一较高下。

而中国同样非常重视研发地效飞行器。2014年珠海航展中国曾展出过海雕系列,不过这些地效飞行器是典型的民用版本。载重从5吨到200吨不等。

因此除了民用领域之外,中国对军事领域的地效飞行器同样非常重视。中国未来可能发展两类地效飞行器,一是中国曾明确提出过地效飞行航母概念,另一个则是日本军事专家猜测的地效无人机。

早在2006年,中国就展出过地效飞行航母的概念图。从外形上来看,这种地效飞行航母比飞机本身要大得多,在机尾位置有能够起降回收飞机的电梯,电梯直接通向地效飞行航母内部,据估计内部有大型的存储机库。而在机背的大面积区域上有一条类似轨道的装置,目前看来当时的设计人员考虑的可能是安装电磁弹射。不过现在来看,这一构想的基础就是动力。当年俄罗斯唯一装备导弹的雌鹞级采用的是活塞发动机,如今要提供出能让战斗机起飞的力,需要的是电磁弹射装置,这样的话要么就需要电能,需要大推力的发动机,要么就需要发展核动力。

而另一种地效航母概念是英国的一位画师自己脑补的。这种地效航母采用类似于F-14战斗机的可变后掠翼,动力装置后置,一侧是反舰导弹,另一侧类似于航母的舰岛,中部则为夹板,两侧为起飞区,右侧还有一个圆形雷达罩。但如果真的这样的设计问题就很多,首先是这种气动外形阻力很大,其次可变后掠翼维护成本很高。海洋环境对于夹板腐蚀更为严重。载机量很有限,而且在缺乏弹射的情况下很难让飞机起飞。但这种思路倒是很贴合苏联对于航母的理解:载机巡洋舰。因此才会让地效航母也携带反舰导弹。

此外,普遍认为中国在地效飞行器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可能是地效无人机。这个说法就靠谱很多。首先,地效无人机取消运载功能,专门用来进攻,体形可以更小,速度可以更快,如果加上隐身设计,突防能力将很强。其次,这种地效无人机本身也可以作为导弹使用,其造价要比一般的掠海反舰导弹更便宜。

在具体选择上,中国可能不止发展上述两类,但不可否认,地效飞行器有着不可估量的军事价值。而目前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起步不算晚。有和其他国家一搏的机会(作者署名:利刃/ZB)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