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发矢量喷管量产在即 歼10验证机或亮相珠海航展

新浪军事

据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以下简称十院)公开新闻报道,贵州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资助的某碳化硅新材料技术经实验论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航空工业飞机、发动机领域需求旺盛,后续市场看好。原061基地负责人希望借助某型号发动机后端矢量喷管批产在即的契机,借重十院批产能力优势与团队优势,共同选址选团队开展项目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军事专家认为,这也意味着我国的推力矢量航空发动机或已完成设计定型,即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本文根据国内公开资料对此新闻背景做一分析。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俄罗斯研制的苏-35战斗机在珠海上空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后,我国陆续购进了多批苏-35战斗机,并快速形成了战斗力, 2018年5月,苏-35战机首次与轰-6K战机编队飞越巴士海峡绕岛巡航。

如何客观评价歼20的换“心”路

据称,我军共购买了24架苏-35战斗机,将于2019年全部到货。与我军最新装备的歼-16战斗机相比,可以说是性能上各有千秋。从公开资料分析,苏-35在航电方面并不占优,如我军自行生产的歼-16战机已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而苏-35还在使用落后一代的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歼-16的衍生型号歼-16D(电)型更是可对苏-35进行大规模电磁干扰压制,大幅降低其作战效能。在机体结构上,歼-16也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和钛合金3D打印技术进行减重,估计飞机空重也优于大幅增重的苏-35战机。据公开资料统计,歼-16已至少生产了四个批次,装备数量已超过100架。到2019年底,推测装备数量将达到150架左右,将是同期苏-35装备数量的6倍以上。如果再加上歼-16D(电)的装备数量,差距将会更大。

目前,苏-35相对歼-16最大的优势是采用了推力矢量技术的AL-41F1S(或称117S) 发动机,该发动机最大加力推力为14.1至14.5吨左右,与我国公开的太行性能增强型(14.1吨)推力差距不大,其主要的卖点就是其推力矢量尾喷管装置。凭借着推力矢量和优良的飞控,苏-35在珠海航展的超机动表演让人叹为观止。实事求是的说,其空中格斗性能大幅优于歼-16战机,规避敌方空空导弹打击的能力大增。有消息称,为了保护AL-41F1S推力矢量技术不被泄漏,出口到我国的苏-35战机在发动机关键位置设置了防拆装置。实际上,据已故李天院士传记中披露,我方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推力矢量装置的研究,由于研制意见并不统一,除了在地面上进行试验外,一直没有上天试飞的报道。直到2017年12月26日,才首次披露歼-10战斗机装备太行推力矢量发动机进行试飞的图片。实际上,根据惯例,公布时间距首次试飞已过去了很长时间,我们看到的不过是过去式。

上述某型号发动机后端矢量喷管批产在即的新闻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推测:经过至少两年的的推力矢量试飞,涡扇-10太行推力矢量改型所有试飞项目已全部顺利完成 ,具备了型号装备的条件,其使用寿命达到美F-110发动机的一半。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太行的的发动机可靠性又有了大幅提高。要知道,超机动飞行对发动机进气及工作的稳定性要求极其苛刻,极易导致发动机旋转失速甚至喘振停车,太行已成功的实现发动机稳定性主动控制。而“发动机领域需求旺盛,后续市场看好”则说明除了歼-10可以马上改装太行推力矢量发动机外,歼-11,歼-16等重型战机也可以根据需求,在进行简单的飞控软件改进和试应性试飞外,迅速改装该推力矢量发动机,形成战斗力。而歼-20目前装备的涡扇-10D隐身改型也可视情适时引入该推力矢量技术,进一步提高空战性能。

航天部门研制和生产,航空部门装备碳化硅尾喷管推力矢量调节片也说明,我国的国防工业良性竞争已初步形成,只要质量过硬,不管是航天的,民营的,国家都提供了让你一展身手的舞台。据公开资料披露,该碳化硅新材料很可能是一种连续碳化硅纤维金属基复合材料,即保留了镁、铝等金属的良好塑性和可加工型,又能耐1000度以上的高温,并大幅减轻发动机尾喷管推力矢量调节片重量。在2018年底的珠海航展上,带推力矢量尾喷管的太行发动机很有可能公开展出,甚至会由歼10战斗机进行精彩的空中超机动表演。(作者署名:图说军事)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