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中国这艘比辽宁舰大两倍的巨轮 战时能否改装成航母

新浪军事

关注

如此巨舰,可以用来改装航母吗?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航母的话题又一次火了起来。10月28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第三次出海试航,10月30日,俄罗斯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被船坞吊车狠狠拍了一下。

▲被起重机砸了的俄罗斯航母

这两则新闻又重新引起了大家对航母的关注,不过只要仔细想一下,现在的中国和俄罗斯其实都处于一个没有航母战力可用的空窗期(中国新航母在试航,辽宁舰在升级,俄罗斯唯一的航母又被砸了)。

▲大公网拍摄到的国产航母离港画面可见新刷舷号的辽宁舰还在升级改装

那么问题来了,在正规航母数量还没有达到随时可用的情况下,一旦战争来临,我们可以改造一些体型巨大的民船来“客串”应急吗?

比如前段时间在“双舰合璧”时成功抢镜的那艘集装箱船?本期推送,军武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辽宁舰旁边有一艘比航母还大的红色大船

国产航母离港后我辽宁舰再出坞

通过对专业船舶网站的查询及卫星照片的判读,可以发现,这应是一艘可以装载约20000箱标准集装箱的集装箱船。

▲依靠体形成功抢镜

图中两艘航母的总长度基本相同,约304米,图中红色集装箱船的长度约400米。

▲2017年在大连造船厂下水的20000标准箱船

从体型和排水量上来说,它可比航母大多了,长400米、宽50米的它们满载排水量已经接近了20万吨。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排水量为10万吨级

这么大的船体在战时能不能改装成航空母舰或者其他军用船舶呢?

▲“大西洋运输者号”集装箱船是一艘排水量14950吨,航速23节的运输船

提起集装箱运输船改装为航母的成功案例,就必须说到“英阿马岛战争”时期英军成功改造“大西洋运输者号”集装箱船,并将其用于海上作战的案例。1982年4月2日,马岛战争以阿根廷军队占领马岛为标志正式打响,战争爆发后,英军进行了紧急动员。

▲在铁娘子的带领下,英国上下高效的运转了起来

4月16日,大西洋运输者号到达普利茅斯海军基地接受必要的改装工作,在短短十天的改装工期之内,大西洋运输者号的后甲板被改造为直升机起降平台,原本用于装载集装箱的前甲板也被改造成了可以运载并起降海鹞式战斗机的平台。

除此以外,相应的通讯设施、维护设施、和人员住舱也一并改/加装。

▲改造中的大西洋运输者号

不过由于工期的原因,大西洋运输者号并没有加装相应的自卫武器。这为后来它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航渡中开往马岛战区的大西洋运输者号

1982年5月25日,大西洋运输者号被阿根廷空军战机发射的两枚反舰导弹攻击,由于没有加装正规军舰上应有的防空设备和应急设备,大西洋运输者号最终不治而沉。

▲12名船员随该船魂归大海

大西洋运输者号的实战遭遇及整个马岛战争中英国的商船动员过程,充分向我们展现了当代战争中,商船用于改造航母及其他军用舰船的优缺点。

▲事物总是和硬币一样一体两面

从优势的一方面来说,拥有宽大甲板的集装箱船确实拥有此方面的潜力。经过简单的改装,它们就可以装上飞机前往战场,为舰队提供额外的航空兵战力。

但是这样做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需要有垂直起降战机。

▲海鹞式战机在其甲板上起降

离开了这个条件,只经过简单改造的商船,最多只能作为直升机母舰来使用了。

▲电影《骷髅岛》当中的这个镜头就为我们刻画了这样一个场景

其次,由于原始设计的原因,这样时间有限的紧急改造并不能解决此类商船所存在的固有弊端。

比如航速问题,一般而言此类商船的航速不会超过20节,这样它们就很难和正规航母(正规航母的航速普遍在27节以上)一起编队行动。

二战中美国用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改装而来的独立级航母因为速度快,所以可以和埃塞克斯等正规航母组队一起冲杀在对日作战的一线。而用商船改来的护航航母就只能承担二线任务了。

▲吉普航母CVE-95“俾斯麦”海号

这些半路出家的航母们在抗损性上也远远不如从一开始就沿用军规制造的的正规航母们,二战中在护航航母上服役的美军官兵们就将自己军舰的编号自嘲式的解读为:可燃(Combustible)、脆弱(Vulnerable)、消耗品(Expendable)。

如果在这些航母上搭载过多的高价值武器装备,就要冒非常大的风险了,以上文中所说过的大西洋运输者号为例,由于没有相应的自卫武器,它在面临攻击时毫无招架之力。

被阿根廷导弹击沉的它,直接带走了计划中运载英国地面部队的直升机群,这使得原定进行空中突袭的英国步兵,只能改为徒步机动,这不但大大增加了士兵的负担,而且漫长的机动过程很容易暴露作战意图并被伏击。

▲马岛战争中徒步行军的英国地面部队

万幸的是(对于英国人而言)阿军的整体作战素质很低,抵抗决心也较弱,所以即使是英军的原定计划出现了一系列纰漏,各种幺蛾子层出不断。但英军最终还是达成了作战任务,如果换一支强敌作为对手的话,马岛战争的结局就很难预料了。

▲投降的阿军阿军的数量比当面英军的数量其实要更多

如果要将这些商船加强到和正规航母或是两栖攻击舰一样的战斗力的话,那就要花费巨大的时间成本,这对于短而激烈的现代局部战争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比如:82年马岛只打了70多天,03年伊拉克战争的对打阶段只维持了20多天,08年俄格冲突8天之后就停火了。大的改造可能还没改完,仗就打完了。

▲马岛战争时美英就曾打算,如果无敌级航母被打沉,就向美军租借两栖攻击舰参战,而不是改造商船

马岛海战时,英国虽然拥有吨位比大西洋运输者号更大的商船,但却并没有选择它们来改装,这其中的原因里就包含着这一级别吨位的商船(1-2万吨)有着改装工期短、改造工作量小的优势。

▲中国海军世昌号国防动员舰排水量9105吨    

虽然大型集装箱船在改装航母上有着一些限制,但随着现代技术和理念的进步,它们却有着比过去更加广阔的军用天地,随着模块化、集成化理念与技术的出现,很多军用设备都可以集成于无需破坏甲板即可装上船舶使用的集装箱当中。

▲图片来自观察者网

我国就曾于航展当中,公开展示过集成于集装箱当中的火箭炮发射系统(必要时可换成导弹)。

▲都是箱子直接堆甲板上就可以了

同样的道理,野战医院方舱等后勤保障模块也可以直接开设在商船当中,从而大大提高军辅船队的规模,为战争胜利做好充足的物质准备。

丰厚的技术储备和完善的国防动员计划,可以在战争来临时将庞大的民用工业、运输设备迅速转变为战争机器,化为胜利的坚强保障。

▲无论海上、陆地、还是空中道理都是一样的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寓军于民的战略思想永远都是一个国家拥有强大国防的切实保障。(作者署名:军武次位面)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热门评论

undefined

抢沙发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54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