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美海军运输能力的变迁 对我海军发展的短板有三点启发

新浪军事

关注

从印度新舰载机谈我下代舰载机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也是后勤保障能力的比拼,尤其是对于需要控制全球海域的美国而言。由于美国本土孤悬太平洋、大西洋之间,因此美军的任何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都严重依赖海上运输的支持(虽然美军也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运输机机群,但是空中运力的运输量对于一场战争而言只能算是毛毛雨啦)。二战期间美国在短短4年时间内建造了超过3000艘万吨级自由轮,将海量的战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彻底淹没了对手。

二战结束以后的几十年里,为了与苏联进行全球争霸,负责美军海上物资运输的美国海军军事海运司令部旗下,一直掌握着一支总吨位接近千万吨级的军用运输船队,甚至大大超过了同时期美国海军所有主战舰艇的总吨位。但是在和平时期,维持专业的军用运输船队是一道令人左右为难的选择题,如果规模太大,必然大量挤占宝贵的军费和人员,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并严重影响主战军种的装备更新和战备水平;如果规模太小,又无法满足战争爆发的时候快速动员、快速投送的需要,从而贻误战机甚至输掉整个战争。

时至今日,随着军费开支的削减和维护成本的上升,曾经辉煌无比的美国军事海运船队已经陷入了持续缩水的尴尬状态。尽管目前仍然保有着49艘现役运输船,46艘预备役运输船,以及36艘海上预置船的编制,总吨位超过600万吨,不过大部分舰船已经接近了使用寿命,即将在未来十年内大批集中退役;再加上船体设施陈旧落后,维护保养复杂繁琐,维护人员、零部件缺乏,出勤效率更是不容乐观。上述种种因素导致美国军事海运船队的运输能力大幅度下滑,难以承担在海外维持大规模战争的后勤保障任务。

近年来美国炮制了“准备应对大国战争”的新战略,对美军各个环节的战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扩充海上运力首当其冲地成为增强美军战争潜能、解决投送能力瓶颈的重中之重,以达到在跟“对等大国”进行持续的、高强度正面战争的目标。为此美国海军军事海运司令部费尽心思、不惜血本地推出了多项举措:一是将一部分老旧舰船维修翻新,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妥善率,以缓解无船可用的燃眉之急。二是在国际市场上采购价格低廉、状态较好的二手商船,按照军事海运的标准进行改装,然后列编到预备役船队当中。

三是建造全新的CHAMP多功能运输船,把战略海运船、航空维修支持船、医疗服务船、指挥船、潜艇支援舰等5种不同类型的辅助船型集成到一个通用船体上面,通过换装不同的任务模块实现不同的使用功能,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设计工作量和成本费用,便于大批量快速建造。按照美国海军提出的规划,预计在2026年之前将现有的海上运力提高一倍左右,使美军具备同时应付两个战略大方向的快速反应能力。

目前我国海军的海上辅助舰艇,主要以登陆(071型船坞登陆舰、072型坦克登陆舰)、补给(901、903型综合补给舰、904型岛礁补给舰)类型为主,像美国这种专业化的大型运输舰相对缺乏。美国海军控制范围虽广,但却有遍布全球的补给基地,而中国目前却比较稀少,而且基本以民用为主。我国海洋利益的迅猛发展,呼唤更加完善的海军能力。为此,我们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更加经济的方法。

我国根据海军的需求,在平时民用船舶建造时,按照军民两用的标准,建造了数量庞大的运输船队。它们平时运送货物赚取小钱钱,战时直接动员支援前线。这样既降低了运营成本又可以保持足够规模,还能够储备产能和技术人员,可谓是一举多得、互利共赢。而美国要想复制这套模式却有些有心无力,原因在于美国的民用造船业和民用运输船队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就不断萎缩直至最终基本歇菜,只能依靠有限的军事采购订单来维持最低限度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工人队伍,不仅单位成本居高不下,也丧失了军民快速转换的条件。美国遍地船厂、大干快上自由轮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而我们则正迅猛发展,继往开来。(作者署名:刻雨无痕)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