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巴铁维和部队:中国人借东西可刷脸进军营包吃住

新浪军事

一下直升机,我就看到迎接我们的除了达十三的战友之外,还有几名巴基斯坦皮肤黝黑的兄弟。虽然我们都是第一次见面,但双方那双充满真诚、欢快和热情的眼睛就表达出了一切。他们同我们每一个人握手,嘴里说着,Welcom,Chinese brother!让人心中充满了暖意。
巴基斯坦是联合国维和中出兵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在联非达团的每个超级营地都不难发现他们的痕迹,而我刚到任务区,就充分感受到了巴铁的热情。
巴基斯坦,地处南亚次大陆,是我国官方承认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在民间,我们更喜欢把巴基斯坦人叫做巴铁。通过执行一年的维和任务,我更深深感悟到了什么叫做巴铁。

第二天一早,巴基斯坦的联络官就看到我们营区,邀请我们的军官参加晚宴。出国之前我们就知道,外军十分注重仪容,晚宴需要穿便装出席。而我们第一批交接分队的物资主要携带的都是公用物资,并没有携带熨斗,总不能第一次接触就穿着皱皱巴巴的衣服去吧。
商量了一下,我们决定去巴基斯坦超市借用。我和政工干事便一道去了巴基斯坦营区,一路都是热情面孔。在巴军超市,当我们表明来意后,超市负责人十分痛快的说没问题,便带我们查看了超市的熨斗。
不过略有尴尬的是超市的熨斗是一个较大型的固体机型,关键是老化严重,明显有漏电现象,我们担心损坏和安全,不愿意用这一部,当即询问他们是否有更小的型号。巴铁兄弟立即表示他们的指挥官有一部,可以借给我们,说完立即跑步出去取件,让我们十分感动。
拿到东西后,按照中国人的惯性思维,第一次见面就借东西,我们表示要不我们把ID卡抵押在这里。没想到这句话让他们十分激动,连续说了好几遍,No No No,Chinese No problem!就这样,第一次见面的我们没有任何凭证,只凭着一副中国面孔就拿走了巴铁营长的熨斗。

在我们营区,主要部署的只有中国工兵连和巴基斯坦步兵营。在这里,我们一起施工,拉水,体育比赛,互相参加晚会,愉快的相处了八个月。八月份,我们开始向格洛营区机动,一路上接触了四五个国家的维和部队,两相对比,更是感受到了我们与巴铁兄弟这份友谊的可贵。
我们分队性质是工兵分队,按联非达团要求外出必须由维和步兵营提供护卫。机动途中,每当巴基斯坦提供护卫时,走多快,有多远,巴方十分尊重我军的意见,说停就停,说走就走,从不谈自己的困难,行军总是十分流畅,休息时热情的与我军官兵合影,亲切交谈,使我们的大部分官兵充分发挥了英语一级、手语十级的特长,比比划划也能开心的聊上半天。

不仅如此,夜间到有巴军部署的过渡营宿营时,他们总是安排请我们全体吃一顿饭,所有人都有床垫提供,军官提供单间,从自己一样按标配备的食品仓库给我们提供饮料和冰淇淋,甚至专门安排了勤务兵替我们打扫房间。当我们不好意思的要自己打扫时,总会遭到他们的强烈拒绝,连声声称我们是客人,只需要休息就好。
而反观到其他国家分队部署的营区宿营时,经常出现住房不够,供水困难,夜间凌晨两点抵达营区还需要我们去找营地负责人开门,然后腾开屋子住宿等等各类情况。

来而不往非礼也,在我们抵达格洛营区部署完成后,每当有巴铁兄弟分队经过临时住宿,我们总要邀请他们前来就餐,赠送食物和礼品,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我们出发回国的前一天,有六名巴基斯坦工兵正好在营地借宿,我们将自己从国内带来没有用完的个人物资全部赠送给了他们,希望中巴友谊之花更加鲜艳。
维和任务已经结束,但我会永远记得那些虽然素不相识,却见面都开心的喊着对方brother的巴铁兄弟!(作者署名:精忠蓝盔)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