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6已进博物馆多年 为何轰6首飞50年后还越来越年轻
前两天,是轰-6首飞50年华诞。1968年的12月24日,采用国产涡喷8型发动机的轰-6中型轰炸机在西飞实现首飞,50年过去了,轰-6依然是中国空军当仁不让的主力轰炸机,而且自从轰-6K“战神”轰炸机诞生以来,轰-6家族有越活越年轻的趋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原版——图-16,早已在博物馆颐养天年。
轰-6是中苏蜜月期间合作的产物。苏联援华156项工程,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立现代工业体系意义重大,50年代苏联就向中国转让了图-16中型轰炸机全套技术,国产轰-5轰炸机的生产基地——哈飞,也和沈飞一样,都是苏联援建的,作为1952年首飞、1954年装备苏军的喷气式中程高亚音速轰炸机,对华转让图-16,赫鲁晓夫也算是大方了。
图片:投掷第一颗氢弹的4251号,其实是一架国产化的图-16
早在1959年,中国空军就已经装备了由哈飞组装的原版图-16轰炸机。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攻克原子弹、氢弹关键技术的核试验中,图-16飞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67年6月17日,在西北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中国的第一颗氢弹,正是由一架图-16轰炸机空投爆炸成功的。
图片:中国第一颗氢弹
但国产轰-6轰炸机及其配套的涡喷8发动机,研发断断续续,直到1968年才首飞,1969年装备部队。
在整个70年代,国产轰-6都还在“原地踏步”,特别是在现代防空条件下,早期的轰-6只能临空轰炸,生存率低下,在对海打击能力上,直到80年代两伊战争的“春风”,才由出口伊拉克的轰-6D和C601空舰导弹“结合”,实现了原版图-16和KS-1空舰导弹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实现的能力,印尼当年装备的就是这一种图-16。
图片:轰-6D用出口实现了大飞跃
应该说,轰-6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直到最近20年才实现。轰-6H于20年前的1998年才首飞成功,它拥有2个挂架,可以挂载2枚KD63空地导弹,其改进型叫轰-6M/G,有4个挂架,实现了轰-6家族诞生30年梦寐以求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各国战略轰炸机普遍具备的一种本领。
图片:轰-6H,挂载红外热像型KD63,军网英文站图片
让轰-6焕发第二春的,更来自航空工业一飞院和西飞对其进行的一次大手术。2007年,轰-6家族诞生40年之际,全新的轰-6K“战神”轰炸机诞生,全新设计的机头,三人机组均有弹射座椅,解决了轰-6长期以来机组救生“老大难”问题,机头容纳大型多功能火控雷达,D30涡扇发动机换下了老迈的涡喷8,可挂6枚长剑20巡航导弹,让老树开出新花。
图片:轰-6K的机头进行了重新设计
“战神”诞生以来,中国空军已有多支轰炸机部队装备,特别在远海战巡任务中,它航程大、威力强,是中国空军远程作战能力标志性的装备,在此基础上,可挂载多枚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轰-6K海军型(有说法叫轰-6J)也开始装备,具备空中受油能力的轰-6K改进型也开始试飞,“战神”家族愈发繁荣。
图片:轰-6K能够挂载6枚巡航导弹
当然,“战神”也是现阶段中国航空工业唯一能多快好省折腾出来的“准”战略轰炸机,比起正儿八经的战略轰炸机,哪怕是B-52、图-95等,它在航程、挂载能力方面仍有很多先天不足,但从部队急需来看,它是国产轰-20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出现之前,我们最好的选择,毕竟后者的研发周期会相当长,需要攻克隐形、气动、飞控等一系列技术问题。
图片:轰-6K已装备众多数量
自从最后一架图-16在1993年退出俄空军序列后,这种冷战中非常经典的中型轰炸机都已进入了博物馆,中国却将它的技术吃透、潜力挖尽,让图-16在中国焕发了第二春,正如哪位前苏联空军老教官向中国空军代表团问的那句“现在,你们已经不用图-16了吧?”,我们可以骄傲的说,我们还在用,但已经不是你们当初的那种图-16。(作者:乌龙防务评论 微信公众号:wulongfangwu1 )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