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进苏27趣闻:飞机留下大力仿制 导弹全部不要
我空军老苏27首次回"娘家"参演
中国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大国,饭桌上非常豪爽,频频举杯,美味佳肴吃到扶墙,虽然接待工作极其热情,但是对外国军火商来说,中国人是饭桌上豪爽,在谈判桌上却极其吝啬过于挑剔的主,当然这也是对中国人的最大褒奖:中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工业和军工的各个方面,几乎不存在完全空白的盲区,外国厂家要想轻松“忽悠”成功,是非常困难的事。
作为中国航空史上武器引进历史上的最大一单,千亿大单:俄罗斯杀手锏苏27战斗机和配套设备系统以及武器的引进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人是能省就省能免就免,甚至抠门到:飞机留下来,导弹可以走了!
中国购买苏27战斗机成品的时候是全套打包,但是引进生产则很抠门:导弹一种都没有要
问题在哪里呢?让我们看看这个比较怪异的结果,上世纪90年代,中国空军战斗机的主力是瞎眼歼7和短腿歼8战斗机,苏27战斗机从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轻松碾压,不管是机动性还是最大速度,爬升,载弹量,航程都是如此,这款飞机的巨大性能优势使得中国空军很快就产生了购买专利进行大量生产的念头,最终成行了,1995年和俄罗斯政府签署合同,由沈阳飞机公司引进生产苏27SK战斗机。
但是对于机载武器和机载设备的选择上,中国人则非常不给俄罗斯人面子,没有购买他们的雷达,也没有购买他们的导弹,苏27战斗机的空对空标配,R-73红外导弹,和R27红外雷达双头导弹都没有引进技术生产,怎么会这样?
R-73是俄罗斯空空导弹的一个丰碑,世界第一次采用了推力矢量配合头盔瞄准具技术,堪称顶级杀手
R73空空导弹,在上世纪80年代,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强近距格斗导弹,为何到了90年代,中国人硬挺着不买技术专利,仿制生产?
原因是:R73你来晚了,早在1982年,中国和以色列签署合同,5亿美元购买了1500枚怪蛇3空空导弹,并引进该导弹和生产专利,1989年正式投产,以色列原版技术生产的叫霹雳8A,国产改进导引头技术后称为霹雳8B。
最早的R73和怪蛇3空空导弹,几乎具备碾压优势,最大射程多5公里,过载多10G,离轴角几乎大一倍,更好的武器为何不引进,为何最终中国不引进俄罗斯技术进行生产并改进呢?
原因是,中国在90年代初刚刚搞定了国产霹雳8B的生产技术,花了巨资和10多年时间,不可能忽然废掉,重新开始一段新的“感情”,由于R73相对霹雳8导弹有一定优势,尤其推力矢量技术是重点,它作为一个重要技术研发对象,在新一代空空导弹霹雳10E上得到了体现,当然全面领先几乎一代。
国产霹雳8B相对于R73有很多不足,但是优势在于,导弹导引头抗干扰能力明显更强,这也是空军坚持的一个很重要理由,当然中国人很聪明,也把俄罗斯苏27的简易头盔瞄准具复制到了国产战斗机歼10和歼11上,配合霹雳8B空空导弹进行格斗,让俄罗斯人几乎哑口无言。
剩下一种导弹就很悲催了,R-27中距空空导弹作为苏27和米格29战斗机远程秒杀轰炸机的利器,在中国人这里,除了配套原装苏27和苏30买过一些之外,厂家也颗粒无收。
为啥这么惨?毕竟是俄罗斯人花了10年心血的杰作,为何如此悲惨收场?
原因是,打靶结果很惨淡,脱靶是常态,而且对付战斗机类型目标有效射程很少超过10公里,半主动雷达制导这种设计,要求战斗机发射导弹之后不能做超过2g以上的机动,稍微不小心,导弹就失去信号飞了。
而且中国在80年代从意大利引进了一款类似的导弹,国产后称为霹雳11空空导弹,实际来说,抗干扰能力和有效射程霹雳11都更好点,而霹雳11导弹的命运非常悲惨,几乎等于电视剧里面的:活不到下一集的倒霉蛋,头一年霹雳11导弹定型,第二年天敌霹雳12导弹就定型了,匆匆忙忙买了几百发就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说起霹雳11导弹,从1989年就开始项目,最终定型在2003年前后,虽然R27是现货,我们专家经过仔细调研和空军实际打靶,最终很快否决了R27,当然也否决了霹雳11导弹,原因是,霹雳11导弹进展太慢,最终让换代导弹霹雳12淘汰。
俄罗斯人向世界各国推销战斗机,输出飞机和武器生产技术,向来都是全套大卖,但是在中国则遇到了相当大的难度,这就是中国相对雄厚的科研实力,使得俄罗斯人的全家桶推销归于失败!(作者署名:大水)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