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进苏35有3点重要意义 并非仅是深度改进版苏27

新浪军事

自2014年珠海航展上惊艳亮相起,苏-35就吸引了不少关注国防建设的民众以及军方的目光,而且特别对于苏霍伊系列,中国军队和民众有着很深的情结。当年采购苏-27对中国空军建设的巨大战略意义,以及成为中国国产尖端战机研发的发轫都是不可磨灭的功绩。当然,情结只是一个方面,特别在已经装备了歼-16,而且歼-20也已形成初步战斗力的前提下为什么空军还要引进苏-35呢?这也是大家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其实基于周边安全形势和自身装备现状的考量。引进苏-35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歼16如何影响中国海航发展方向

一是缓解亚太地区逐渐增多的四代机的压力
在关岛美国已部署F-22,日本也开始装备首批F-35A,韩国也将紧随其后,而澳大利亚早已成为F-35 的地区维护中心。在国产四代机短时间内还无法大规模量产的时期,购买接近四代机水准的苏-35是一个不错选择。因为苏-35基本上应用了目前俄罗斯航空工业所有的先进技术,包括深度改良的气动布局和全新的飞控、推力巨大的117S 矢量发动机以及代表俄罗斯最高电子水准的“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

这些新装备、新技术的在苏-35上的应用,使顶着[苏-27深度改进型]头衔的苏-35其实与苏-27 已无半点关系,是明显高出一个级别的甚至具备一定代差的新的机型。这些新技术的使用结合苏-27本身就具备强大机动巡航能力、目标探测能力和火力打击能力,使苏-35拥有了能同更高一级选手比拼的资本。同时,为了强调其优异的性能,俄方也特意在“三代机”后给它加上了两个“+”,即“三代机++”以体现其超出三代半(三代+)的优势。

二是符合中国空军所担负实际任务的需要
大载弹、大航程、探测距离远的多用途战斗机对中国空军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广阔的东海、南海海空域维护主权和海洋权益时,这一类战斗机是必需的。随着苏-30MKK使用年限的减少,寻找替代机型一事须提上日程。而歼-16虽然已经成功采用了国产的WS-10B发动机,但是当下来看,现阶段中国还是无法与美制F119和俄制“产品30”发动机相媲美,为了保证一定的出勤率,用苏-35进行补充也是必要的。

三是吸收先进技术。
苏-35最大的两个亮点,一是推力矢量喷口的117S发动机,其最大加力推力14.5吨,比AL-31F增加了16%,而且寿命和大修间隔均比后者提高了2倍多。总所周知国产发动机“心病”一直困扰中国国产战机,尽管中国航发集团的成立,整合了国内航空发动机尖端力量,但取得重大突破尚需时日。而引进装备了俄最新军用航发的苏-35,将有助于推进国产航发的研制进度,为国产战机早日换上“中国心”打下基础。

另一个是雪豹多模式被动相控阵雷达,它可同时探测和跟踪30个空中目标,并对其中的8个目标发起攻击。俄方宣称其对普通战术飞机的迎头探测距离为400千米,几乎达到中型预警机的水平,还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雪豹E(Irbis-E radar)雷达
引进苏-35,在航空发动机结构设计、材料制备等方面对于我国相关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在结合国情和具体需要的基础上,学其精华,同时对不足加以改进,才能推进国产高端战机的自主研发。(作者署名:利刃/赫特人贾巴)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