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国产米波雷达在叙利亚被以军炸毁 其实并非反隐神器

新浪军事

关注

本周,以色列摧毁叙利亚中国造JY-27米波警戒雷达的消息备受关注。传到国内,一些媒体就报道说反隐身利器被摧毁啦,说它曾是以色列的“最大威胁”,对叙利亚是重大损失云云。

那么JY-27米波雷达真的是所谓的“反隐身”神器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JY-27这种早期的米波雷达探测精度、数据率低,除了原理上适合探测隐身,在实操上不仅对隐身飞机,即便对先进的传统飞机也威胁有限。今天,北国防务(微信ID:sinorusdef)就来说说这事。

中国反隐身雷达车可拖着全国跑

△叙利亚装备的JY-27雷达应类似上图,与下图真正具备反隐身能力的JY-27A关系不大

工作在米波上雷达适合反隐身这是毋庸置疑的,原因在于虽然隐身飞机能靠形状来控制反射方向,但电磁波与“波/粒子”的二元性,随着波长接近物体的尺寸,“菲涅耳条件”的反射现象就渐渐不明显,取而代之的是共振、绕射。。。等现象,这使得电磁波的散射方向千变万化,难以被飞机形状所限制。

由于飞机尺寸在10~50米之间,其边线因为气动需要会产生许多0.5~10米的局部边长,就难以对波长>1米的米波雷达保持隐身。据中国电科专家吴剑旗的PPT,隐身飞机对米波的雷达截面积会增加2个数量级,也就是增加100倍,相当于增加3.16倍的探测距离;而在同样技术下,米雷达的功率x孔径也比传统雷波达增加100倍,则探测距离就增加了10倍,回到了传统飞机的水平,可说是完全抵销了隐身技术的优势。

△美军大力发展隐身飞机改变战场平衡,这是中、俄发展反隐身能力的主要动力

但是,只要是米波雷达就能反隐身?当然不是。

由于米波发射单元的尺寸较大,且对制造工艺的精细度要求较低,米波雷达其实出现得比现在的主流微波雷达还早,而且数十年来一直都有产品问世。但真的不是叫米波雷达就能反隐身,别说是反隐身,就是正常、稳定探测目标都困难重重,这主要由3方面大问题决定:

  • 低仰角盲区大:米波雷达的波长大,表示天线孔径也大。利用天线阵列技术,水平方向可以扩展出很大的孔径,但垂直方向却很难制造很大的阵面。因此米波雷达会产生上下甚宽的波束,很容易碰到地面而产生强杂波,这使其难以探测低仰角目标,也就无法贴着地平面探测到远距离的高空目标。

  • 不能准确测高:同样是波束垂直角度大造成的,雷达无法分辨目标的仰角,也就不能换算出目标高度。拦截机收到的目标高度误差太大,可能很接近目标才发现双方在不同空层而错失拦截机会。

  • 空域覆盖不连续:可能是垂直孔径不够所造成的,其波束在垂直方向会产生多个凹口,形成探测盲区。

△YLC-8B反隐身能力出色,但它就不是“纯”米波雷达

美国B-2轰炸机的公开发展史中就曾提到米波雷达的低空问题,由于B-2在完成设计后,美国空军调高了对苏联VHF雷达的技术预估,可能导致B-2在高空被探测到。因此下令诺斯若普公司修改B-2结构,使其能承受低空飞行的负荷,因此B-2后缘就从原本的“单W”变成今日的“双W”外型。

回到开头的问题,可以说叙利亚装备的JY-27雷达就属于没有解决问题的传统米波雷达。而近年来在珠海航展、巴黎航展等场合展出的JY-27A,则是利用数字波束合成技术的新一代有源相控阵情报雷达。除了为出口便利采用“类似”名字,JY-27A与叙利亚使用的JY-27基本上没什么关系;被誉为中国反隐身雷达旗舰型号的YLC-8B同样如此,早前国际市场上的YLC-8和它也基本上没什么关系。

△稀布阵综合脉冲孔径雷达的大致形态

当然,对于我国而言,JY-27A这类先进情报雷达并不是米波反隐身雷达的全部,中国电科还推出了“世界上首部实用化米波稀布阵综合脉冲孔径雷达”,并获得了2016年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这应该就是米波反隐身雷达得以成真的另一大核心技术。“稀布阵”指得是发射单元及接收单元都以大于1/2波长的间距组成阵列,而“综合脉冲孔径雷达”则是发射阵列的多个单元产生频率不同,但互相正交的电波合成一个全向的球状脉冲,像原子弹爆炸的震波般扩散出去;稀疏排列的接收单元则对应不同编码产生多组虚拟阵列,在反射波回到接收阵列时利用“数字波束合成”技术,产生千眼观音般多道面对不同方向的接收波束,形成能同时判断目标距离、速度、水平与垂直角度的“四维雷达”。

与传统雷达天线不同,SIAR雷达通常是由同心圆状两组天线阵列所组成,分别负责发射与接收。SIAR雷达最早是由法国在1980年代实现,而中国是在海湾战争看到F-117的威力后积极追赶,利用快速进步的运算科技与理论研究,在2016年成为第一套实用化的米波SIAR雷达。

△反航母与反隐身一样,不能因为有了反舰弹道导弹就认为它是反航母的全部

随着中国在米波反隐身雷达领域取得突破,媒体或许就又会大力宣扬米波雷达如何之“神奇”,仿佛中国反隐身只靠米波雷达一样。中国的国防实力发展至今,如果还抱着这种观念显然是错误的,解放军的反隐身显然是依靠体系力量,米波雷达只是体系中的一部分。

被称为“中国反隐身雷达旗舰店”的中国电科14所所长胡明春在受访时曾提到用多维空间协同探测确保满足未来反隐身探测需求,这里指的应该是通过大量传感器的信息进行数据融合,隐身飞机即便躲得过米波雷达,也躲不过覆盖海陆空天的半米波雷达、无源雷达、外辐射源雷达、红外传感器,乃至未来的量子雷达等等一系列传感器……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只靠“杀手锏”的中国,而是拥有着自己的体系……(作者署名:北国防务)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加载中...